國外全球
中國擁抱“供給經濟學”
凱恩斯曾言:“真正危險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一旦失去正確的理念,經濟政策就會迷失在無知、短視與利益的糾結之中。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從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重大轉向,中國經濟轉型有望迎來實質性突破和轉折。 閱讀全文
中日加緊爭奪東南亞基建項目
在經濟競爭日益激烈、海上爭端引發的緊張關系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中國與日本正在加緊爭奪東南亞的戰略基礎設施項目。上周末吉隆坡舉行的亞太領導人年度峰會上,中國承諾向其不斷擴大的東南亞基礎設施貸款資金池再註入100億美元,而日本許諾要將該國審批基礎設施貸款的時間減半並承擔更多金融風險。 閱讀全文
僅靠共識無法拯救氣候
如果本月底全球領導人在巴黎會面時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眼下看似乎很有可能),他們將為保護我們星球邁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仍然僅僅是個開始。為了確保氣候變化問題取得進展,我們需要新的經濟結構以及新技術。 閱讀全文
在大衰退的長期陰影下
復蘇正在進行,但程度有限。受危機影響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動現在幾乎普遍為正值。但GDP仍遠低於根據危機前趨勢預測的水平。在多數情況下,增長尚未恢復如初,主要是因為生產率增速下滑。在歐元區,今年第二季度的GDP仍低於危機前水平。在受危機影響的歐元區成員國,回到危機前的產出水平仍遙遙無期。他們將遭遇“失去的幾十年”。 閱讀全文
全球跨境資本流動:沖擊與挑戰
如今,不斷擴展的全球金融鏈接正日益顯著地影響政策。新西蘭儲備銀行行長惠勒(Graeme Wheeler)在會議致辭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後亞太地區國家都經歷了尤其迅猛的金融資金流動增長。他強調,資本賬戶開放是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因為更大的跨境金融鏈接可以大幅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此同時,他也警告跨境資本流動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提出了挑戰。 閱讀全文
十三五規畫的盲點與優勢
整體十三五規畫綱要的策略作為重點被分列為十大任務事項:一、保持經濟成長;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五、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六、改革體制機制;七、推動協調發展;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十、推進扶貧開發。 閱讀全文
G20首腦宣言:最優先課題是實施增長戰略
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11月16日通過了首腦宣言,各成員國一致認為,受巴黎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日益高漲。宣言指出「最優先事項就是適時且有效地實施包括結構改革在內的增長戰略」,要求各國和地區實施帶動經濟增長的政策。 閱讀全文
人民幣納入SDR具有象徵意義
中國的人民幣應不應該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個問題從遠處看似乎是個純粹的經濟問題,但從近處看則在更大程度上具有政治象徵性。對一些熱衷者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工作人員建議人民幣加入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行列,成為構成SDR這種準貨幣的第五種貨幣,將提振人民幣取得全球儲備資產地位的呼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