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政經
舊經濟指標難釋中國增長全貌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的知名基金經理邁克爾•哈森施塔布(Michael Hasenstab)與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都認為,中國經濟正迅速轉向國內消費,這挑戰了那些過於關註中國工業部門困境的看空者的觀點。對中國官方經濟增長數據的普遍不信任,讓許多觀察人士都構建起自己對經濟活動的測算方法——通常基於鐵路貨運(今年已經大幅下降)以及鋼產量(2000年至2013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5%,而明年預計將下降3%)等變量。 閱讀全文
在中美之間,東盟國家選擇騎牆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近期抵達馬來西亞,參加最新一輪的美國-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重申美國對亞洲的戰略承諾。但是,東盟10個成員國的反應與近年來的慣常表現一樣:保持騎牆。東盟各成員國並未與華盛頓保持完全一致。就算一些國家的政府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南海日漸強硬的主張,比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它們也更傾向於有選擇性地容忍北京,而不是針鋒相對。 閱讀全文
亞銀:亞洲各國應多建經濟特區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表示,亞洲各國應建立更多經濟特區(SEZ),才能抵擋近來亞洲出口需求減弱帶來的衝擊,並吸引更多外來直接投資(FDI)。亞銀周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根據過去數10年亞洲各國建立的經濟特區與出口數據來看,每當經濟特區數量增加10%就能帶動製造業出口額成長1.1%。 閱讀全文
習近平在巴黎:中國新常態的信號
巴黎氣候大會於上周一拉開帷幕,習近平出席開幕式,成為第一位參加氣候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他的現身在最大程度上象徵了處於新常態經濟政策下的中國正在經歷的劇烈轉變。時代的變遷確實迅猛,畢竟就在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正是中國當時的總理溫家寶一手破壞了達成協議的所有機會。 閱讀全文
中央經濟會議 聚焦「供給側改革」
大陸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中旬前後召開,在大陸經濟轉型關鍵時刻下,備受矚目。外界預料,「供給側改革」將成為會議的熱點之一,也是明年大陸宏觀政策定調的關鍵。「供給側改革」最早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提出,他也點名包括過剩產能、企業成本和房地產庫存等問題。 閱讀全文
深耕非洲 陸開創新合作路徑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行程,旋即出訪辛巴威並參加《中非合作論壇》高峰會,與40餘國家領袖會談。習近平與辛巴威談成10項大型合作協議,和南非簽署總額65億美元的26項投資協議,高峰會並承諾3年內將為非洲國家提供600億美元融資,幫助非洲國家推進工業化。 閱讀全文
服務業成中國經濟增長關鍵
房地產銷售和工廠建設正在放緩,但中國人開始熱衷於在醫療、教育和電影票上花錢。北京方面文火慢燉的經濟再平衡努力已從服務業得到了提振。目前,服務業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51%,高於2011年的44%。 閱讀全文
中國製造業放緩,焉知非福
中國在上個季度實現了近7%的年化增長率目標,但數字無法告訴我們全貌。中國的經濟困境遠沒有過去。中國官方的製造業活動指數再度大跌,降至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有些投資者預計中國政府為此將推出更多刺激政策,這種可能性在亞洲各地股市引發一波樂觀情緒。但刺激性的經濟處方或許是錯誤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