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12年國教對話/百年大計 怎能急就章

12年國教對話/百年大計 怎能急就章

王伯元

   末代基測已經落幕,預備接替的十二年國教卻還爭議四起,紛擾不斷。尤其最初的立意是在延續九年義務教育的精神,貫徹「免試」及「免學費」兩大主軸。但一路走來一變再變,現在的版本已離初衷甚遠。

    以「免學費」來說,從「全免」到「高中高職雙軌」,到「一校兩制」,到「適當排富」,政策轉彎的速度令人咋舌。事實上如果十二年國教強調的是延續國民教育,那就應該全民適用,即使財政困難,政府也應排除萬難,節流開源來籌措經費。何況依照教育部原先設定,初期地方經費缺口由中央埋單,一○三年約十六億元、一○四年約卅二億元,以國家整體預算而言這並非大數目,要省出錢來做為免學費之用不是難事,只是看政府有無決心和魄力。

    比起「免學費」,我認為「免試」才是最荒腔走板的規畫。本來升學就是一種擇才,當然就要有評定的標準,而考試就是其中最公平的方式。但為了要「免試」,十二年國教廢棄了基測,改採會考,用模糊的三等級來淡化成績的差異,並設計種種非學科的「比序」,將原本單純客觀的判定標準複雜化,但這又面臨了同分學生如何抉擇的問題。為了避免落入抽籤窘況,教育部只得再將會考成績從原先的三等增加為七級,並提高會考難度以增加辨識。再加上特色招生,十二年國教繞了一大圈,結果還是免不了要考試,而且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比原先還大。

    現在要想進入心目中的學校,除了成績之外,最好要具備特殊才能,以便參加比賽或表演;個性還要活潑開朗,才能夠擔任幹部;讀書之餘更要去做公益服務,才能在「比序」條件中勝出。最後還必須有足夠的運氣,才不會在志願序上吃虧。有資源的孩子可以藉助補習班的協助,或轉往私校就讀,但貧窮家庭子弟,在這方面就只能淪為墊底。這樣的國民教育助長了階級的劃分,又讓弱勢族群翻身更為困難,就不是一個符合公平正義的制度。

    十二年國教是馬總統的政見,也在民國一百年國慶慶祝會上談及,但所依據的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至今尚未完成立法。姑不論「免試」「免學費」的正當性有多高,單就目前社會上對十二年國教的細節及配套措施存在這麼多疑義,政府就應先暫踩煞車,重新做好全盤的考量,以更完善的規畫回應民眾的疑慮,而不是先求有再求好,貿然推行之後再來修修改改。教育是百年大計,牽一髮而動全局;一旦方向錯誤,影響數代,更可能動搖國本,不可不謹慎為之,才不會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刊登於2013.06.19 聯合報民意論壇)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