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人】對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 等比級數的思考--馬以工
環境與人 — 2014年05月08日自1970年美國公告實施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EPA),規定重大公共工程需進行環境響評估,並由總統召集環境品質委員會,每年公布報告。近半世紀來,全世界政府單位環境政策均仿效此一模式。
台灣地區2002/12/11公布實施環境基本法,之前環境影響評估法已於1994/12/30公布,主管機關的環保署更早於1987/8/22由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升格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014年計畫改制為資源環境部。我們未來的環保政策能更順利運作施行嗎?環境保護未來有無可能成為我們生活文化的一環?
這是一個太嚴肅的問題,我們的制度確實比半世紀前完整,國民的觀念也有一定程度的建立,然而似乎都趕不上環境的變化,是否我們的方法太過保守,只是嘗試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沒有石破天驚的膽識與狂想。
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從很年輕起就有三個夢想;網際網路,清潔能源及太空。這三個夢想實質與環境保護緊密相關,清潔能源不必多說,網際網路所能節省下的資源與能源更是可觀,而太空則是人類地球外的淨土,1992年起他就認為這是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關鍵。
2003年31歲的Musk創立了Tesla實踐他的清潔能源理想,電能無法有效儲存到21世紀初仍是環境問題最大的關鍵之一,使我們深陷在尖峰、離峰及核電的爭議中,也是海洋熱污染的最大來源,我們發了卻用不了的電,都成了熱廢水,更遑論不過30-25%熱效益的發電工程會帶來多少廢熱!
Musk在史丹佛念研究所時,研究目標就是研發出超級電容器能夠給電動汽車提供足夠能量,讓電動車真的能取代燃油車,而不是過去各大汽車公司所發展出不具備的長續航里程的模式。Tesla真正被注意已是2008年Tesla Roadster量產後, 2013他又提出現在看起來還似科幻小說的Hyperloop交通系統,從洛杉磯只要30分鐘就可到舊金山,使Tesla在《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的2014年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排名中,拿下第二名。去年還在的蘋果和Facebook則未入榜。Tesla的資本額約蘋果的1%(2.4/207 billion),在美國算是小公司,但他計畫下一步超級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對全球環境都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不要太多的錢就能做大事,是對事情看法的清晰。
這類等比級數式的思考與實踐,可能是我們與日益惡化環境問題對抗真正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