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環境與人】環境規劃與管理綱要--馬鴻文

【環境與人】環境規劃與管理綱要--馬鴻文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環境規劃與管理綱要--馬鴻文

環境問題錯綜複雜,各個層面彼此互為影響,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然而早期的管理方法,為求盡速應付迫切且嚴重的環境污染,將污染問題的性質加以分類,而後針對各個問題,分別設計管理機制;各類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容易受到忽略。如今由於對於環境問題有更為整體的理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較為片面、狹隘的管理方法,已逐漸捨棄,而轉為尋求較具全面及前瞻性的系統性管理。

系統性的環境規劃與管理以完整的生命週期思維來考慮環境問題,整合跨領域的政策工具,建構完整的環境法規管制制度,並將環境議題融入各類政策的決策過程中,調和組織與行政程序,以促使政策在研擬及履行過程,均朝永續發展方向做全面性的提昇。這種「環境政策整合體」概念的落實,首先必須透過各部門組織及其目標的整合,使經濟、環境與社會目標間的綜效最大化,同時,使公共與利害相關人適當地獲取資訊與參與決策。其次為確立環境成本與效益的量化,使其內部化於政策工具之中,並全盤檢討有害的補貼等政策工具,進一步營造具創造環境效益的誘因機制。其三便是對於不同層級政策、計畫、方案的規畫與制定,採行適當的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並推動有效的產品與服務計畫,促使生態效率最大化。

其中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為現行制度中,最具可針對上位政策進行預防性評估的機制。政策環評的首要目的,係整合環境面的考量於政策制定過程,以提供高層次的環境保護水準,並在參與環境決策的相關利益團體、個人之中,作為強化溝通的有利工具。作為公共政策的決策支援工具,台灣的政策環評制度仍有諸多制度性的缺陷亟待改進。實際上,可視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為一整合不同環境評估工具的決策程序,如以物質流分析鑑定引發環境問題的關鍵物質及其在經濟與環境系統間的流動;以風險評估量化人體健康之影響;或採用生命週期評估同時分析一政策對環境涵容能力、國民健康、自然資源、溫室效應等潛在衝擊。藉由此類整合,可提昇政策環評評估結果的可信度以及決策支援之應用,以達成環境整合體概念中,確保將環境議題在各決策過程納入考量之目的。

在評估之後的規劃程序首重方案選擇,可透過決策方法,尋求最適方案。其後的環境管理則藉由行政、法律、經濟、教育和科技等各種手段,以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同時,防治環境汙染和維護生態平衡。環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令與控制、經濟誘因、技術與資訊,以及社會教育與倡議等作為。

環境規劃與管理涉及複雜的資訊、知識與決策程序,值得社會整體在其間的歷程中,不斷學習與成長,這是我們腳踏實地,逐步邁向永續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