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綠色科技」以字義來說,有包含象徵自然環境的綠色,以及象徵繁榮發展的科技,因此綠色科技意即將科學發展與環境保護策略相結合,以謀求人類在地球的永續發展。

綠色科技之推動,是希望在提高生產效率或優化產品效果的同時,能夠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與廢棄,注重可回收與重覆使用的設計,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負荷與改善環境品質。因此,各科技領域都可以,也有必要去推動綠色科技,分析與瞭解科技發展與經濟生產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之影響、衝擊與風險,才能針對各項問題,進行技術之革新與製程之改變,達成綠色科技之推動目標。

台灣地狹人密,能源多仰賴進口,近年更以發展科技島為目標,因此,綠色消費科技與綠色生產科技均不能偏廢。綠色消費科技方面,與能源耗用相關者應優先發展,例如綠色能源、綠色食品、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照明、綠色材料與綠色家電產品;綠色生產科技則應優先推動高科技產業的清潔生產技術、綠色化學製程、綠色產品規劃與設計,以及傳統產業的減廢與回收再利用技術。

綠色科技的發展涉及國家產業結構規劃、企業經營策略與生產製程技術三個不同的層次。國家的產業規劃應從永續發展原則和地區環境狀況做一衡量,以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各國所推動的「21世紀議程」(Agenda 21),即是希望預先將綠色科技思維,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中。

其次,企業經營策略層次,應將企業的商業策略與環境策略結合,執行整體的環境品管計畫,對產品設計、原料與能源選用、製程改進與管理最佳化等融入綠色的評估。最後,生產製程技術層次,應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包括節約原料與能源,不用有毒原料,並減少排放廢污的量與毒性,減少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

除了「產業綠化」(多以清潔生產及節能減排為目標)之推展外,各國政府也開始試圖定義其之「綠色產業」,分析及評估國家或地區綠色產業發展態勢,據以規劃未來綠色產業發展策略與藍圖。2007年,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y Union)曾定義綠色產業為:「如果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基於環保考量,藉助科技,以綠色生產機制力求在資源使用上節約,以及污染減少的產業」。我國則有「狹義」與「廣義」的綠色產業定義,前者指「限於低污染、低耗能的行業,或能資源再生及廢棄物資源化等回收再利用產業」,後者稱「綠色產業可擴及農業、工業及服務業三大產業,舉凡低污染、低能耗的行業;或能提供、運用環保技術及管理工具,以大幅降低環境污染及地球資源使用者均屬之」。

是不是高科技一定屬於綠色科技?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高科技產業目前最缺乏的是「綠色規劃與設計」,清潔生產及節能減排雖為綠色科技之基本要求,但對環境友善的整體規劃與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圖一所示之各種手機與電池為例,不僅不同廠牌的規格完全不同,即使同一廠牌的不同型錄也不能相容,所有功能的進展也不斷推陳出新,使前後型錄完全不適用,必須全部拋棄而成為數量龐大的電子廢棄物。要改善這種錯誤,除政府及國際組織應發揮誘導產業自醒自覺的效能外,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反制,也是有效的工具,正確教育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拒絕消費誘惑,讓缺乏綠色規劃與設計的假綠色產業無利可圖,才能嚇止假綠色科技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