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不宜錯估形勢,動搖兩岸基本定位

不宜錯估形勢,動搖兩岸基本定位

余紀忠

李登輝總統九日在接受《德國之聲》廣播公司訪問時明白指出,兩岸關係是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李總統對兩岸關係的全新闡釋和定位,和國家統一綱領首項原則「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頗有相當的出入和深遠的影響,因而引發海內外各方的關切與議論。站在保障台灣安全、促進台海和平,並長久維護台灣兩千兩百萬人民福祉的立場,我們本諸有關國家利害之重,不容不坦直陳言,期望國人能以全面省思體察長遠得失禍福之相繫。

對李總統兩岸關係新定位之說,總統府和陸委會相關官員的解釋,並非針對特定情勢或特定事項之表述,而是把兩岸定位的架構作清楚的說明,追求國家統一的長遠目標沒有改變。但就事論事,我們了解的是早期兩岸關係無論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主張擁有全國的主權,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而自民國八十年我方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在國家統一綱領中提出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說法,仍然維持一個中國的原意,而是在這個架構下追求平等尊嚴,分期達成國家在民主自由下的和平統一。現在如把兩岸界定為國與國的關係,不在一國之內追求平等尊嚴的和平統一,則無異否定了民國八十年公布的〈國統綱領〉,以及八十六年行政院對海內外發布之「一個分治中國」的說明,也就是改變了大陸政策原有的依據。決策高層透露此一新政策的研究長達一年,但臨此攸關全民福祉與歷史發展之大計,我們認為此時此刻,遽然作此宣布均非得宜。

首先,自三年前台海飛彈危機以來,兩岸關係始終僵持不下,去年年終辜汪會談以後,汪道涵允諾回訪始有嚴冰漸解之象,以汪氏之地位及其與大陸主政者之關係,如能順利成行,時機上將是打開多年僵局的關鍵所在,但若期望其有成果,勢須本諸辜汪上次會談之協議及雙方一貫不變之誠意,倘因兩岸「一個中國」的基本政策滋生疑慮,則汪氏此行恐難產生實質之效果。倘不幸而有此演變,兩岸協商勢必難以為繼,未來局面更難逆料。

第二、在國際局勢的運用上,如認為可趁當前大陸與美國關係之危機,改變兩岸關係之定位,以利我外交關係之拓展,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美國與中共之關係目前誠然處於低潮,而隨著公元二千年美國大選之接近,美國對大陸與台灣之政策,亦將引其爭辯。但是查考美國政策向以利己為目的,保持本身利益之外,不能期望其無止境的支持。我們試看從尼克森之後的五任美國總統,都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主張在此架構下由兩岸中國人和平解決爭端問題,此一兩黨形成的基本政策,不能希冀此一時的齟齬而有根本的改變。日本的情形亦復如此,日本首相小淵惠三最近在北京有關台灣問題之談話足資佐證。因此,欲以定位為國與國關係作為拓展外交之籌碼,極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第三、是否可援引兩德或兩韓模式的問題,李總統此次在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提出兩岸關係新定位之構想,希望喚起國際社會以兩德、兩韓模式來看待兩岸現存形勢,可謂用心良苦。但因國際時空環境及國家處境的不同,恐難得到國際社會的具體認同。東西德當年的分裂,是由於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後,美俄兩強擴展勢力所形成的產物,而其統一則由於德國復興之後出於兩地本身同樣具有「一個德國」之民族意願。在朝鮮半島,南韓政府至今仍在憲法上明訂代表整個韓國,而北韓更視整個朝鮮半島為其主權領土。

兩岸只能和,不能戰。如果兩岸當局持續堅持各自立場,持續錯估形勢,則軍事衝突的後果恐難避免。而海峽兩岸一旦兵戎相見,雙方所付出的代價將難以估計,尤其台灣首當其衝,當國之士與社會大眾不能不察其後果,聯繫兩岸民族的感情將化為烏有,半世紀來辛勤締造的建設成果亦同遭摧毀,這是任何人都不願見到的局面。

我們認為要避免這種可能局勢的出現,兩岸均要冷靜自持,不要遽然改變「一個中國」的政策,增添雙方的誤解。相對的當務之急,是在汪道涵來台之前,妥籌打開僵局之癥結,我們認為應該對症下藥,商議雙方切需調整的方案,大陸方面必須保證台灣安全,承認台灣擁有國際生存空間,停止外交打壓;而台灣方面重回〈國統綱領〉一個中國的基本立場,考慮開放三通,迨雙方建立善意的互信機制,則自可簽訂和平協定,加強經濟合作,形成互補互利的中華經濟圈,倘循此方向前進,兩岸將有可能逐步實現「中華邦聯」的目標。我們認為「中華邦聯」的架構,在現階段是一個兼顧兩岸政治現實,尊重雙方立場的道路。它符合大陸方面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也確認台灣擁有主權、尊嚴、對等與安全的需求,亦可使兩岸中國人在理性合作與良性競爭的情況下,實現有利中華民族發展的共同目標。

審時度勢,綜觀大局,兩岸問題千絲萬縷,然根本之所繫「一個中國」之大方向不可轉移,深望兩岸領導人以大智慧對形勢作正確之判斷、對長遠之得失作深刻之慮患,否則不足以保全民之福祉於久遠。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