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出口國轉向中國
朱雲漢 — 2017年03月09日沙爾曼此行具有強烈戰略轉向的意義。沙烏地是中東遜尼派的龍頭,過去在沙國領導下,所有海灣石油出口國都選擇緊密靠攏美國,他們依賴美國對抗什葉派主政的伊朗,以及維持中東的安全秩序。
沙國對美國的戰略價值更是非比尋常。因為沙國的制衡角色,中東才無法形成主戰的反以色列聯合陣線;同時,美國不僅需要依賴中東石油供給,更需要沙國堅定執行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的政策,否則美元霸權就會地動山搖。
在尼克森時代,因為美國棄守美元兌換黃金的承諾,美元地位一度岌岌可危。但季辛吉以提供軍售及安全保護為條件,說服沙國接受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唯一結算貨幣的政策,並透過沙國影響石油輸出國組織其他成員。這樣,不但重新鞏固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還可以通過不斷印刷美元,來源源不絕地換取廉價進口能源,並無需擔心天文數字的貿易赤字。
歐元問世之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曾經考慮部分石油交易以歐元計價與結算,但美國曾私下以政權安危為要脅,沙烏地只好做罷。很多國際觀察家認為,伊拉克強人海珊遭遇殺身之禍的導火線,就是他開始接受西歐國家與俄羅斯以歐元或盧布結算石油交易。
最近幾年沙烏地與美國之間的裂痕日益明顯。美國的頁岩油氣生產技術突飛猛進,讓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逐年下降,而美國加入石油生產行列,更讓國際油價長期低迷,將所有海灣國家推向財政崩壞的懸崖。歐巴馬與伊朗達成核子協議,解除禁運與制裁,讓伊朗重回國際石油市場,更是觸動沙國的雙重痛處。
現在川普上台,美國外交政策走向撲朔迷離,讓所有美國傳統盟邦都忐忑不安。沙烏地感覺必須調整戰略方向,必須全面加強與亞洲的經濟夥伴關係,而與中國全面提升戰略夥伴關係,更是因應美國政策不可預測的必要戰略避險。
北京全力推進「一帶一路」,自然希望全面深化與海灣石油出口國的合作關係。中國海軍最近也租用了阿曼、沙烏地、阿聯酋的港口作為中繼站,對於北京在亞丁灣和非洲東海岸進行遠洋巡航、護衛與撤僑任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去年習近平首度訪問中東,重點之一就是和沙烏地開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沙國在石油出口戰略上曾經擁日本而放棄中國,現在眼看安哥拉與伊朗搶占中國石油市場,亟欲扳回一城。
沙烏地帶領海灣國家進行戰略調整的時機也更為成熟。現在大陸已經是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的雙邊貿易從2000年的不足100億美元,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1710億美元,雙方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可望在近期完成談判。近年來,中國也成為阿拉伯半島重要的投資國,已經有230家中國大型企業在杜拜自由貿易區設置區域集團總部。中國與海灣國家在近10年間也陸續簽署了高達3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包括為沙烏地修建的一條朝聖者專用輕軌鐵路。
中國與沙國更在敏感的核能領域開展合作,這對亟欲最終擺脫石油資源絕對依賴的中東國家而言,是長期發展戰略的必要選項。去年10月中國與沙國更提升軍事合作關係,在成都地區首度舉行15天的反恐聯合軍事演習。
在中國對沙國經濟影響力即將超過美國的趨勢下,這次沙爾曼國王的亞洲行對美國而言將是極大的警訊。如果沙烏地與美國漸行漸遠,而北京與海灣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日益深化,石油輸出國組織遲早會拋棄石油與美元掛勾的政策,改採多種貨幣計價與結算的分散貨幣風險政策,而人民幣必然是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