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兩岸關係已到了風險控管時刻

兩岸關係已到了風險控管時刻

王 健壯

事實上,從一九八○年代開始,歷任總統除馬英九外,都在法定編制的國安系統外,設置了一個直屬總統的任務編組型幕僚組織,專司兩岸事務的戰略擬訂,讓總統依憲法所擁有的國家大政方針權力得以有效行使。

蔣經國時代的劉少康辦公室,領導人是軍方的王昇,成員涵蓋黨政軍特與學界人士,其目的是反統戰,並執行蔣經國的三不政策。劉少康後來雖因王昇被懷疑功高震主而遭裁撤,但在當年台美斷交嚴峻的兩岸情勢中,這個幕僚組織的反統戰功能,對蔣經國的兩岸決策確實有很大幫助。

李登輝成立的國統會,雖然事後證明祇是他敷衍保守勢力的幌子,但他延攬不分黨派的意見領袖出任委員,研擬了三階段國統綱領,以及作出攸關後來九二共識的「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決議,卻在兩岸初通的歷史轉折時刻,發揮了凝聚台灣內部意見的功效。另外,李登輝一九九八年在府內秘密成立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乃是為了因應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以及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後的兩岸變局。這個成員包括蔡英文在內的幕僚組織,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作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政策結論,李登輝並依此結論對外宣示。這項結論不但影響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政府,到現在仍是兩岸關係的主流意見之一。

陳水扁執政初期成立了一個跨黨派小組,這個由李遠哲領軍的小組,主要目的是為了處理首次政黨輪替後的兩岸關係。這個小組雖然從頭就被泛藍抵制,但小組作出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結論,卻影響兩岸定位甚大,其中「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回應對岸一個中國主張」的建議,更與蔡英文目前的主張幾乎完全一致。

過去三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兩岸關係的決策權始終掌握在總統手中,而總統在作決策時,也一向有個直屬於他的幕僚組織替他籌謀劃策。即使是有國安會、陸委會與海基會這樣的法定組織,一個非正式幕僚組織,不管它的名字叫劉少康、國統會、強化主權小組或跨黨派小組,對總統都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兩岸關係出現負面變化的關鍵時刻。馬英九執政時之所以沒有設立這樣的幕僚組織,乃是因為他認為兩岸已進入和平發展階段。

蔡英文的兩岸關係主軸是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但現在全球情勢卻是萬變齊至,美國政權變,美俄關係變,美中關係變,美台關係變,兩岸關係變,處此歷史轉變時刻,蔡英文本來就需要延攬一群跨黨派策士替國家尋找出路,遑論兩岸變局更隨時可能趨於惡化的嚴峻時刻?

蔡英文執政至今,在總統府內成立了許多非屬總統憲法權責的外掛組織,但屬於總統權責的兩岸決策,卻仍然依循編制內的官僚機構運作,但這種承平時期的決策模式,不足以應付非常時期的兩岸關係,曾經參與李登輝主權強化小組的蔡,應該比任何人感受更深。

兩岸關係已到了風險控管時刻,蔡英文要有此認知,習近平亦然。

引用來源: 聯合報
引用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40/2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