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公義與永續》全球化經濟: 全球化進程的產生及其影響(一)

公義與永續》全球化經濟: 全球化進程的產生及其影響(一)

Q簡介: 余紀忠基金會除了水水台灣的主題之外,也一直關心社會公義問題。余紀忠基金會的公與義小組關心些甚麼,做些甚麼議題呢?

A(前言簡介)世界潮流變動中,國家發展的核心思維與政策方向,須要宏觀、前瞻的學術基礎與專業的務實考量。針對全球經濟政策、兩岸發展、國家財政、稅制改革、產業轉型、人才培育、文化價值等議題我們多年來持續觀察、追蹤。余紀忠基金會「公與義」系列以邁向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為追求的目標,集結數百位產官學等相關領域專家,透過系列研討會、座談會,多面向深入探討、進行公共政策對話。比如稅制改革的公與義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全球化下的發展與分配,乃至追蹤今日全球化下的經濟金融,這幾年更關注人口結構變化,少子老齡問題等,進而對政府當局提出政策建言,我們倡議「實在年代」,鼓舞知識分子面對國事承擔與試煉。提供的資料都出於基金會多年的累積,經過消化整理,希望能夠對大家關心的議題有所參考。

動盪的世界變幻萬千,影響我們的生存空間與生活空間,過小日子裡,也應停下腳步看看、想想大世界。世界影響我們,我們也影響世界。

Q1: 目前國際新聞上很多都會提到全球化造成的影響,像是分配不均等問題,保護主義、民族主義抬頭,國際組織的影響式微等。在全球化下,我們體認也知曉今日各個政治體之間的關係不是各自封閉獨立的,而是連動的。面對全球化的概念,我們必須重新探討,探討全球化進程對國家主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於個人的影響。而經濟更是全球化的動力核心。因此,我們由經濟篇著手;

全球化是如何產生的 ? 在這個名詞出現之前經歷了怎樣的脈絡與進程?

A1: 追溯經濟全球化的沿革,比較矚目的應有兩個歷程:

一是一九八○年代美國雷根總統和英國柴契爾夫人共同推動「新自由政經秩序」,力倡經濟自由化、金融的自由化,重新定位國家角色,使其位居監督的位置。這影響全球也擴張了進程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市場,揭開全球化的序幕;

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就是一些原本是管制經濟、封閉經濟的國家,開始走向市場經濟,像金磚四國、東歐、越南等等,增加跟國際社會之間的往來,貿易或投資關係。由於金磚四國的人口、經濟規模都很大,這幾個經濟體加入國際經濟社會,整個貿易量、投資量相對也擴充很多,所以這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這必須注意中國也開始轉變。雖然是在中國加入全球化推動經濟崛起之前。

Q2:全球化增加了國際社會間的往來,這樣頻繁的互動會帶來那些經濟效益或影響?

A2: 我們認為全球化會帶來五個衝擊與影響,分別是: 跨境貿易與金融面的衝擊;生產效率所需的配置與要素的競爭;價格均等化、勞動報酬均等化;知識產權問題等四大問題。

首先,從跨境貿易與金融面衝擊開始來談:

1.跨境貿易與金融面的衝擊

全球化對各方面的影響都滿大的,尤其金融面。首先是跨境交易增加得很快,根據統計數字,全球的生產總值在一九八○年到二○一○年這三十年中,生產總值增加了2.6倍,但是貿易量幾乎達到5.8倍,直接投資(directed investment)更是22.88倍

(參考資料:所謂的直接投資指投資者將貨幣資金直接投入投資項目,形成實物資產或者購買現有企業的投資,通過直接投資,投資者便可以擁有全部或一定數量的企業資產及經營的所有權,直接進行或參與投資的經驗管理。直接投資包括對現金、廠房、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通訊、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各種有形資產的投資和對專利、商標、咨詢服務等無形資產的投資。)

由此可知,全球化之後,貿易、投資的成長速度遠超過生產速度。

外匯交易也是如此,預期WTO貿易展望指標估計將於2018年4月更新貿易數字,一般認為全球貿易仍處於成長狀態。

Q3:美國總統川普為了解決與亞洲國家貿易逆差的問題,因此將貿易保護作為其競選政見,而在他上任之後也隨即於去年底對中國的太陽能與洗衣機課重稅,三月初也對鋼鋁課稅,這都將影響到亞洲地區,甚至全球的貿易。中美貿易戰將開打的聲音出現,中美貿易戰如果真的發生是否對全球化經濟的重挫?

A3: 過去一段時間,東亞國家大致都是貿易順差,美國以及一些其他國家則是貿易逆差,而且長期都維持這種現象。這就涉及到順差國的儲蓄太多,儲蓄太多才會形成順差;逆差國則是因為國內的消費太多,儲蓄不足,所以形成逆差。這也說明為什麼會形成「貿易事故」的原因。

事實上,過去這幾年,中國用貿易順差提供了很多產品讓美國消費,所以中國有順差、美國有逆差。然後中國賺得了這些外匯,又去買美國的公債,可以說中國對美國提供了雙重的服務:我提供商品讓你消費、投資,另外也對你的政府赤字提供金援,公債我來買,讓你政府的赤字可以維持,公債能一直持續賣下去,最後中國成了美國的金主。

根據春華資本集團胡祖六博士於基金會座談時提到,全球保護主義抬頭,中美貿易戰也蓄勢待發。一月十六日,川普跟習近平主席通電話,習近平強調雙方應該「採取建設性方式」,解決雙方關切的問題,對彼此開放市場。從經濟學家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貿易戰一旦開打,一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應透過談判,增加美國產品出口大陸,也可以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

中國大陸從一九四九年實行了三十年社會主義,也許最後把經濟帶到懸崖峭壁,因此要改弦易轍,開始市場改革。四十年的進步和繁榮並非政府做對了什麼,而是民間能自由的發揮中國特有的創業精神。

大陸本來是個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國家,溫家寶掛在牆壁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書,習近平強調要推動全球化,中國反而高唱自由經濟市場。

Q4:當全球貿易處於成長狀態時,以往以對外貿易作為重要經濟命脈的台灣在近期的發展是甚麼樣呢?

A4: 世界銀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在三‧一%,主計處預估台灣是二‧五九%,低於全球平均,這裡面短期的因素非常多,長期因素是全球貿易整體成長的速度減緩,和國內投資不振。

台北富邦銀行陳聖德董事長便曾在基金會的座談中分析了台灣的情勢,台灣去年出口超過三千億,成長十三%左右,其中有一半基於匯率,同時間製造業的成長率僅三‧九%,代表台灣出口是負出口、或出口加工價值比較低的貨品。金融危機後,全球化停滯、貿易障礙提升,根據global trade公布的數字,貿易障礙增加大約四千項,此外,WTO公布二O一六年貿易爭執增加了三百項。川普上任後馬上退出TPP,祭出三O一,又祭出雙反,對貿易有更大的壓抑作用。他強調把多邊協定變成單邊協定,一個一個來談,較容易施展壓力,台灣面對的也會是這情勢。

根據媒體資料顯示,今春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發表「2018全球市場貿易環境調查」報告,儘管對全球貿易成長審慎樂觀,但已指出台灣在全球「綜合貿易競爭力」排名再度下滑,首度從A級貿易國家掉到B級,且為連6年名次滑落。台灣金融面所受的衝擊將於後續談。

Q5: 一般而言,多方交流可帶動競爭力,而競爭力可以帶動生產力,因此在全球化這樣一個打破疆域的行為,也會帶動生產效率。因此有些經濟學家會強調,全球化會提高產品的配置效率,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還有提高生產的效率。那甚麼是產品的配置效率?

2. 生產效率所需的配置與要素的競爭

A5:什麼叫做產品的配置效率,譬如生產一個東西出來,究竟要給誰來消費,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經濟學的講法是,誰能出最高價格的,把東西給他就對了。這就表示願意付高價錢的,其效用比較高,給高價格就對了。貿易正是如此,東西總是從價格低的往價格高的地方賣,這就可提高產品的配置效率。

但就產品效率面而言,要素效率的考量也是關鍵。比如說你願意付一個勞工22K或者40K,其間的落差在於,如果在生產上帶來的增益值是40K,你就願意付40K的月薪,如果只帶給你22K的價值,就只能給他22K。在全球化之下,勞工、資本都一樣,都是報酬低的往報酬高的地方跑。這意味全球化下,人與錢都有腳。

Q6: 生產效率的增高更是必然,在全球競爭之下,效率低的大概都會被淘汰,只剩下效率高的,所以全球化也可以提高生產的效率。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之下,回頭看我們台灣自身,在勞動力與資金都可以隨意流動的狀態之下,我們可以留住多少高價值的人才與促進國內投資? 而又應該如何去思考我們的未來?

A6: 我們可以先問,台灣有多少公司可以留住多少價值40K的人才,而又可以如何從全球延攬高價值人才? 所以可以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換句話說,生產的需求與供給要能結合才會創造最大效益,而全球化提供競爭的場所。

台灣需要如何的產業結構與職能技術培訓迎向要素效率的挑戰? 企業如何面對? 政府如何支持、規劃 ? 國科會與教育部、經濟部的角色在整體科技趨勢的掌握上,科技演變的知識上與科技產業鏈發展與變動的資訊上,如何做前瞻規劃與整合的步驟,期程表與產業別又各自有無分析與解析及推動組織。

台北富邦銀行陳聖德董事長便曾在基金會的座談中提到,人才外移,人口老化是台灣當前最重要的課題。現在很多年輕人赴大陸和海外工作,使人口老化更加嚴重,日本近三十年來因人口老化,整個消費投資的意願都下跌。要改變這個趨勢,一定要審慎考慮移民策略。現在台灣在外工作的有七十幾萬人,七O%以上是大學畢業,到台灣做事的白領外國人大概三萬人,引進的外勞約七十二萬。政府想要把移工變成正式的移民,雖無意貶低,但如此將產生高出低進的現象,到底我們該怎麼面對?其實台灣也不是全世界唯一在變老的國家,像澳洲新加坡都設法慢慢地挑選移民,如果我們的勞動部甚麼都不做,那我們就可能步上日本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