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余範英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南水北調考察歸來,即應邀與溫清光教授、林鎮洋教授和基金會葉穎菡共赴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六百五十餘篇的學術專題研討會議,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面對本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開始作反思與尋求對策。黃委會大會主委李國英的致詞中強調河流倫理與維持河流健康生命,他說在開發利用河流的同時,順應自然規律、關愛河流、保護河流,流域經濟才能持續發展,民族文化才能永續延伸。水科院老院長董哲仁以「天人合一與水生態保護」呼籲河流生態修復的哲學,回溯到老子的「道法自然」。會後溫老師與我們一行考察二線都市鄭州的汙水處理,參觀賈魯河馬頭崗汙水處理廠。兩天的論壇,溫清光老師全成關注水汙染議題,聽取大陸水汙染報告並參加與談。對大陸處理汙水的公務員效率不彰,委外企業的操作則效果良好,有感兩岸習性竟如此相近。林鎮洋老師是崇尚德國模式的「天人合一」派,內心充滿理想與熱情的他,堅持中國今後的發展應將百分之十的GDP轉作投入可持續發展,在當時我不置可否。

今年隨故宮南遷考察,過秦嶺入巴山,經勉線往成都,見嘉陵江畔高架道路大興土木,沿途恣意破壞、泥沙淤積、河床堵塞觸目驚心,是大建設抑或大破壞?回顧黃河論壇時急切的林鎮洋,侃侃而談萊茵河的滄桑經驗言猶在耳,我愛鎮洋的年輕與真誠,也為今日目睹的山河唏噓。這場環境與經濟的拉鋸戰,在今日生產、生活、生態孰重的過程中,老祖宗的體認到追求物質文明、建設與破壞的反覆經歷必將回到實踐終需體認河流倫理的課程。

氣候變遷急劇,黃河長江的水患消息不斷。1198年以來僅見的大洪水衝擊三峽,北方的降雨量暴增、黃河上游陝甘洪氾,這廿一世紀氣候變化的挑戰才開始。

引用來源: 泛長江渡黃河-我們看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