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經濟系陳添枝教授專訪
陳 添枝 — 2010年01月29日
陳添枝教授為國內經濟學界資深的知名學者,現為臺大經濟系教授,並歷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是馬總統「財經內閣」的重要核心成員,也是國內少數兼具學術與政策規劃實務經驗的經濟學者。
2008 年5 月陳教授被延攬入閣擔任經建會主委期間,適逢台灣經濟遭逢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之際,在其領導下,經建會肩負起擴大內需、拯救景氣的重任,陸續規劃推動發放消費券、4 年5 千億公共建設擴大計畫、促進就業措施、財經法規鬆綁等政策,終能使台灣安渡全球金融危機。
值此新年伊始之際,本期針對台灣新一年的經濟前景與政府施政方向邀請陳教授接受專訪。
測景氣春燕的三大指標
當面對非經濟領域的對象,解釋各項經濟政策時,陳教授可以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他可以相當平易的說法,讓對方快速理解。無怪乎他在任內被譽為「讓總統和閣揆懂經濟的人」。
本次專訪,陳教授先從過去擔任經建會主委時推動的幾個重大政策談起。
馬總統在2008 年520 上任後,就以「拼經濟」作為施政大方向,但卻沒意料到2008 年底醞釀的金融海嘯,在新政府上任不久後發酵。當時,陳教授是第一位坦言2009 年台灣經濟衰退的閣員。在2009 年春天,他也是第一位預測台灣經濟「已經看到兩隻春燕」,認為台灣景氣將在第三季、第四季落底的財經專家,並認為台灣復甦的速度會走在美國之前。這精準的看法,也走在所有預測機構之前。
問他為何能洞燭機先,陳教授指出有三個指標,也就是他2009 年對外界提出的「春燕說」。「第一隻春燕」是股市開始活絡,「第二隻春燕」是出口止滑,而他當時期待中的「第三隻春燕」,就是「促進國內消費」。陳教授強調,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六成左右,「消費穩定,國內經濟就穩定了三分之二」。
陳教授表示,因金融海嘯造成的消費和投資緊縮,使得台灣此次復甦的型態有別於以往。過去多半是以外銷帶動景氣,但去年卻是以國內消費、零售市場開始復甦。為了刺激消費,經建會在2008 年9 月首次提出「補助民眾購買節能家電」、「汰舊車換低污染車」,針對耐久財的消費刺激等措施,也同時啟動優惠房貸利率前後共5 千億元的挹注,來刺激消費者在各方面消費,帶動景氣。
推行優惠房貸之初,曾受到很多銀行質疑,但陳教授表示:「作法雖然傳統,卻證明有效,可以說是花小錢就達到促進金融市場流動的效果。」這些作法加上政府「擴大內需」的公共支出,有效地活絡了國內的金融市場,恢復銀行的流動性,使台灣安然度過景氣寒冬。 產業結構改變的四大面向
提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方向,陳教授提出,台灣產業結構要改變,得從四方面著手,分別是政治改造、法規環境改造、產業改造,以及國土空間改造計畫。首先,政治改造包含「政府再造」工程以及地方行政體制的改造。日前通過的《行政院組織法》草案,就讓政府組織出現重大變革。未來中央政府組織將從現有的37 個部會,瘦身為27 個部會加上2 個總處,而立法院同時三讀通過的《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也將機關總員額總數上限限制在17 萬3千人,較之現行公務員約有18 萬2 千人,未來將減少約1 萬多人,並預計在2012 年實施,讓政府機構扁平化。此法的通過,讓行政院組織精簡,或合併或加強其部會功能,有效配置公務員人力,避免冗員。
組織精簡改革雖是世界潮流,卻也是相當窒礙難行的一條路。歐、美、日、中近年都在推「政府再造」、精簡部會,而台灣自精省以來,也朝向地方政府區域重劃的目標前進,走向今日的「五都」。組織精簡不受制於外交與國際情勢,可以讓政府效率大增、更具彈性,立竿見影的提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但這個理想歷經政黨輪替都未能實現,因此要推行組織精簡的改革方案,更需要領導者的改革魄力,方能達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卻在馬總統上任後,在銳意革新、排除萬難下,在短短的時程內達成,為台灣政治發展史上一個深具意義的施政里程碑。
國土規劃的推行,更是行政院戮力以赴的目標。2009 年2 月經建會就已經在全力衝刺的效率下完成全國國土規劃策略,並報請行政院通過。且在3月就召開「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全國會議,邀請了全國產官學各界代表共600 多人與會,就2030 年中長期國土發展願景定位與空間架構、產業、環境、城鄉、交通及區域治理等各面向議題,透過密集研討,以凝聚政策及行動方向共識,提出國土長期發展建設的藍圖。台灣要發展具全球競爭力之空間架構與策略,需要推動區域發展。這個部分,也在當時前瞻性的努力下,步上施行的軌道。
未來潛力產業:電子書與電子健保平台
除了六大新興產業以及雲端運算系統、WiMAX 等「新興ICT」產業外,還有什麼是台灣可以領先全球的價值提供模式的產業呢?這也是陳教授近年常在思考的問題。「提到雲端運算,台灣能做什麼?業者都只能想到要做伺服器、筆電,但這仍舊是製造,不是一種服務型態。」
陳教授提出兩項建議,也就是「電子書」和「健保醫療平台」,這兩項都可以發揮雲端運算的概念,也都是台灣可以發揮優勢,走在全球之先的強項服務。「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會是未來最大的空中圖書館,」他說,「現在我已經很少上圖書館,任何資料在網路上即可取得,要看書也只要上Amazon 翻閱即可。」陳教授說,他因此看到電子書的強大影響力。他想到,台灣的出版業具有比對岸更活潑的內容出版力,同時台灣也擁有豐富的中華文化傳統典籍,結合此兩者的優勢,加上台灣在電子硬體上的製造實力,電子書載具不成問題,若能及早投入,將能成為影響全球中文市場的先驅者。
其次,陳教授指出,台灣的健保醫療管理系統,也可以成為未來輸出全球的新服務。如先期可將全國病歷電子化,在醫療體系內資源互通,如此一來將立即促成醫療資訊透明化,「今天上午看過醫生開過藥,下午就不能以同樣的病再去看診,重複領藥,」陳教授說。同時,類似的病症,也得以在醫療平台上互相溝通參考,不僅可以預防健保資源的浪費,更能讓醫療品質有顯著的提升。
而台灣在這方面也占有幾項優勢,陳教授指出,台灣有全民健保,醫療水準足夠,醫療體系是少見的非營利系統,若是能夠建立起一套健保醫療平台,這建置過程中的know-how 以及軟硬體的系統、加上技術的轉移和顧問諮詢,就會是一項龐大的產業價值。
「這些都是世紀的大機會,台灣不可以落後,」陳教授指出,其背後的產值和效益是無可估計的,也是台灣可以領先全球的操作模式,「我可不希望將來首先做出中文電子書的會是Google、Amazon。」期待這些創新的產業模式能引起業界共鳴,再創產業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