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

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

郭正亮

3月10日習近平訪視武漢,這是武漢封城48天之後,習首次到武漢探視慰問;同一天,武昌方艙醫院舉行休艙儀式,最後一批患者全部出艙。緊接著3月14日,中國衛健委公布最新資料,31省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合計,新增確診病例只有20例,疑似病例39例,湖北新增確診只有4例(都在武漢),顯示中國疫情形勢持續轉穩,各地復工復產也逐步增溫。

即使是長期封城的武漢,也在3月8日釋出解封訊息,湖北機場集團下達復工復航準備通知。3月15日,武漢更進一步傳出將接受個人申請,只要檢測陰性未受感染,就會允許個人出城。

弔詭的是,對比中國疫情趨緩,歐美疫情卻有變本加厲趨勢。3月15日,歐洲累計確診已經高達46485人,相較於中國累計確診81054人,已經日益逼近,但歐洲各國顯然還在猛爆上升階段,確診很可能在未來一個月超越中國。以疫情最嚴峻的義大利為例,累計確診已經高達21157人,形同「歐洲的湖北」,而且每天新增確診都以超過千人的速度迅速累積。

更嚴重的是,相較於中國確診有高達83.6%集中在湖北(確診67794人),其他省市確診人數並不多,例如第二名廣東確診只有1357人,而且已有1303人治癒。反觀歐洲,主要國家的確診人數都相當可觀:第二名西班牙原本疫情較輕,最近幾天卻後來居上,確診暴增到6393人,第三名德國確診飆到4866人,第四名法國確診也高達4500人,都不容輕忽。即使第五名瑞士,確診也有1189人,但至今治癒只有3人;第六名英國確診1140人,治癒只有18人。不管是瑞士或英國,治愈率都比廣東低很多。

更大的變數,無疑是西方龍頭美國。川普總統長期輕忽公共衛生和防疫部署,上任之後還廢除歐巴馬總統新設的防疫機構,甚至砍掉疾管中心(CDC)預算八成,始終認為新冠肺炎只不過是「比較嚴重的流感」,因而長期荒廢病毒篩檢工作,隱匿疫情非常嚴重。直到歐洲疫情全面爆發,川普迫於輿論和在野黨壓力,不得不推動全面免費篩檢,結果才不過幾天,大約檢測1萬人,3月15日確診就暴增到2726人!

幾乎可以預言,隨著美國展開全面檢測,很可能在幾週之內,確診人數就可能超過意大利躍居全球第二,如果政府沒有強力抗疫作為,甚至還可能在一兩個月後,確診人數追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畢竟光是去年H1N1流感,美國就有高達2600萬人感染,死亡超過3萬人!主因是美國都是私人醫院,醫療費用昂貴,加上各州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將近3000萬人沒有醫保,即使病毒檢測免費,確診之後的治療費用,弱勢民眾恐怕也很難負擔。

美國CDC流行病學家Matthew Biggerstaff即認為,一旦新冠肺炎大規模爆發,美國可能有240萬到2100萬人需要住院,問題是全美只有92.5萬張配有足夠醫療人員的病床,根本不夠使用。由於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遠高於H1N1,一旦爆發社區交叉感染,死亡人數可能高達20萬至170萬人,幾乎是空前災難。

正因為各界普遍認為美國疫情不容樂觀,最敏感的金融界立刻做出反應:道瓊指數在19天暴跌20%,粉碎長達12年的牛市行情,而且連續在3月9日、3月12日兩次觸發7%熔斷點,流動性瞬間陷入枯竭,甚至使原本被視為可以保值避險的美國國債和黃金也被大幅拋售。

迅猛突來的金融危機,迫使美國聯準會不得不連續兩次無預警降息,先在3月3日降息2碼,然後在3月15日降息4碼,才不過兩週,美國幾乎降到零利率。為了挽救流動性枯竭,聯準會還在3月11日宣布將把附買回(repo)操作額度提高到5000億美元,3月12日再次進行5000億美元的三個月期附買回,3月13日繼續執行1兆美元的三個月期和一個月期附買回,同時提出保證,未來每週將額外提供1兆美元流動性。

中國疫情的趨緩,對比歐美疫情的急劇惡化,很可能使中國得到轉守為攻的機會,試圖重啟新一輪中美博弈,全面逆轉原本從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的國際不利形勢。至3月15日,已可觀察到中國展開三種戰略反擊:

首先,中國試圖洗刷新冠肺炎禍首的污名,凸顯抗疫治理模式的優越性。除了提高到外交部和官媒,全面和美國對打輿論戰,互相指控「誰才是病毒來源」之外,還採取「一省市救一國」模式,輸出抗疫治理經驗,初期選定「一帶一路」友邦,包括上海支援伊朗、江蘇支援巴基斯坦、廣東支援伊拉克、四川支援意大利,凸顯中國抗疫措施的正面價值,包括大規模病毒檢測、方艙醫院分級隔離病患、封城阻絕社區擴大感染等等。

其次,隨著中國復工復產的逐步擴大,對比歐美各國陸續陷入封城管制困境,中國試圖推出一系列利多政策,吸引國際資金轉向中國。畢竟,相較於歐美股市已在相對高檔,上海股市從2015年最高點5023點墜落,至今仍在3000點以下徘徊,具有較大上漲空間。除了國際三大指數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持續增持A股之外,中國人行也兩度降準強化資金寬鬆,先在貨幣政策做足利多。

更重要的是,為了挽救疫情衝擊的經濟,中國政府即將推出「新基建」擴大內需投資,聚焦5G、工業互聯網、AI等科技基礎建設,光是5G網路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預計到2025年,就可能帶動3.5兆元人民幣投資,試圖複製出類似2008-2010年「歐美陷入金融海嘯、中國啟動擴大內需」的逆轉局面。

最後一點,也是最核心的全球戰略布局,就是中國試圖再度凸顯改革開放路線,強化國際合作治理,制衡川普的「美國優先」霸權。3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表示堅定支持歐洲抗疫,強調將和歐洲在雙邊和國際層面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深化中歐四大夥伴關係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3月14日,中國總理李克強也通過視訊查看西安三星存儲晶片、廣東巴斯夫(BASF)、舟山石化等項目的生產現場,三項大型投資都具有戰略意義:西安三星是韓國三星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案;德國巴斯夫在廣東投資1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個外商獨資的大型石化一體化項目;舟山石化則是中國第一個由民資控股的石化項目,計劃投資2000多億人民幣。

李克強重申改革開放路線,表示儘管全球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保護主義抬頭,但中國「越是困難,越要更大力度擴大改革開放」,坦承「沒有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外貿外資是穩不住的」。他強調將加快推進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談判,更大範圍推廣自貿區經驗,抓緊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一視同仁對待各類所有制、內外資企業,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顯而易見,隨著中美疫情的迅速逆轉,中國已經展開多方面的回擊部署:一方面穩住經濟改革開放路線,持續吸引國際資金回流,一方面試圖通過更多國際合作擴大全球影響力,不但輸出抗疫治理經驗穩住「一帶一路」友邦,同時也透過聯合其他先進國家,制衡削弱美國的全球霸權。

中國針對國際疫情逆轉全面部署反擊,當然也會對兩岸帶來新的挑戰。首先是面對武漢即將解封,中國也及時和台灣妥協,讓久懸未決的滯留武漢台灣民眾順利返台。遺憾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兩岸將因為合作包機而化解矛盾,反而帶有「清理人質路障、以便正面交鋒」的硝煙味道。畢竟,歷經兩個多月的兩岸防疫交鋒,不管是雙方政府或是兩岸民眾,都已經產生更多負面情緒。武漢解封之後即將召開的兩會,可能聚焦的政治議題,恐怕也會包括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但目前看來,對兩岸緩和並不樂觀。

其中還有一段政治插曲,就是國民黨主席選舉,本土派立委江啟臣以68.8%得票率大勝前副主席郝龍斌。江主席的當選致詞,完全不提「九二共識」或「一中」,旋即引起北京的不以為然,中共不但違反常規未發出習總書記賀電,新華社也在3月9日社論,直批「國民黨走錯方向,以為九二共識過時,但這是完全脫離事實的誤判,更是台灣民意的誤讀」,國共關係已經走到空前的決裂邊緣。

顯而易見,在國際疫情逆轉之後,北京不但面對防疫期間關係更加惡化的民進黨,同時也面對改選之後關係陷入僵局的國民黨。北京眼看民進黨越走越遠,國民黨也亦步亦趨,也難怪「和平統一無望」的「疫後算帳」說法,在中國大陸日益甚囂塵上。

更麻煩的是,5月17日即將舉行世界衛生大會(WHA),台灣由於卓越的防疫表現,今年也得到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國際讚譽,但在中美疫情形勢逆轉以及秘書長譚塞德主導下,台灣官方被邀請參加WHA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屆時恐怕又要引發新一波的兩岸攻防。不幸的是,5月17日距離蔡英文總統520就職演說,只差三天,一旦兩岸因為台灣能否參加WHA再度燃起戰火,總統就職演說要開創兩岸新局,恐怕也將備受挑戰。

問題是,隨著中美疫情逆轉,以及中國對美國展開全方位回擊,不管是中國推動國際合作弱化美國霸權,或是中國推動新基建投資,或是國際資金回流中國,台灣在新一波的中美博弈中,都要清醒認知到國際新局所帶來的政經利益轉變,尤其要慎防自己被推到美中博弈的第一線,不但未能掌握國際新局帶來的機會,甚至還可能淪為國際新局的受害者,不可不慎。

引用網址: http://www.my-formosa.com/DOC_154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