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廚房政策 讓企業靈活發展

廚房政策 讓企業靈活發展

王伯元

金蛇年在眾人期盼中到來,從國內各個經濟預測指數來看,今年情況似乎稍有轉機,經濟有望回溫。然年初美國商會及歐洲商會分別發表白皮書,相對沒有那麼樂觀。美國商會甚至認為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將在四小龍之末,尤其是台灣人才素質不符需求、人員創新不夠、法規解釋模糊不一致、政府行政效能不彰等,都將成為經濟回春的絆腳石。

台灣自1996年實行「戒急用忍」政策以來,錯失許多機會,加上多次金融危機,經濟因而陷入困境。2011年的FDI甚至成為負數,排名世界倒數第二,僅優於非洲安哥拉。為了重拾外資的青睞,政府過去一年來積極向外招商,但結果似乎不如預期。

事實上不管是內外資,在評估投資標的時,最注重的就是該地區的投資環境及基礎建設,包括便捷的交通運輸、開放的投資平台、優惠合宜的稅制、簡單明確的法令、充足齊全的資訊補給、公正透明的司法系統、優質穩定的人力資源、安定平和的政治關係、健全合理的財政制度,以及清廉有效率的政府。

有了這些基本條件,自然容易吸引資金。否則即便官員們奔波於各地招商,成效有限。同時,我們要瞭解與鄰國競爭者間的相互的優劣勢,截長補短,才能脫穎而出。

當然產業也要整理。過去台灣一直以「代工」為主,雖然創造了經濟奇蹟,但沒有自己的品牌技術,一旦景氣不好或大廠抽單,經濟就會受到重大衝擊。再者台灣產業向來逐廉價勞工而居,當大陸的勞工便宜時,便一窩蜂到對岸設廠。如今此項優勢不再,很多廠商因而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改變這樣的產業生態,藉由「創意創新」,重新建立台灣產業價值。同時台灣小公司林立,如果單打獨鬥,無法與國際上的大公司競爭。應該透過「垂直整合」及「水平整合」,集中力量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時政府也別再用主導的心態來左右產業的發展。我一向主張「廚房政策」,政府打造好一個完善的廚房,讓企業界自己來決定燒什麼菜,不必下指導棋。台灣的企業一向靈活,對於利益所在,絕對比政府來得敏銳,政府只要做好後盾的角色,其他就讓企業來打拚。

另外台灣人才「數」和「質」都不足。老一代想要早點退休,以免將來領不到退休金。中壯年良禽擇木而棲,外流至其他薪資優沃地區。而年輕的一代,因為教育的缺失及媒體的影響,大部份缺乏遠見及國際觀。

人才空洞化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隱憂。然而政府似乎還未拿出對策。就以與人才息息相關的教育而言,政策反覆。十多年前輕率推動教改,導致人才競爭力不足,殷鑑未遠,現又在配套措施不足下倉促推動十二年國教,令人憂心。

事實上我們可效法新加坡的人才政策,延攬各國優秀人才,楚材晉用,不要過於封閉保守。否則自己的好人才被挖角,對於外來人才又處處設限,我們要拿什麼和鄰國競爭呢?

再談到財政,台灣的國債已屢創新高,中央加地方超過了5.5兆,趨近舉債的上限;若再加上六大基金虧損,赤字已超過22兆,平均每位國民要負擔近百萬的債務。如果再不開源節流,台灣將很快成為第二個希臘。

在新的一年,希望政府能正視這個問題,官員們不要再將借錢當成了必然,而是要將「收支平衡」做為對人民的首要承諾。節省不必要的建設及活動,甚至必要的建設也應該量力而為。若有結餘,即應優先償債,以降低赤字。

即使今年春燕似將回歸,我們還是不能大意,應以放大的眼光來檢討不足並謀思改進。台灣人民一向樂觀,但有時不免太過自我感覺良好,導致錯估情勢、耗損優勢。身為企業老兵,我在開春之初提出誠懇的建言,不是要唱衰,而是希望藉由一些觀念的改進,台灣能夠脫胎換骨,重現當年四小龍之首的活力,再造台灣經濟奇蹟。

(刊登於2013.2.22 經濟日報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