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改革 求好再求有
王伯元 — 2013年05月10日馬政府一連串政策,包括油電雙漲、證所稅復徵、退休年金改革、十二年國教等引發很多爭議。各項民調顯示,民眾對於政府的施政感到失望,總體不滿意程度,甚至高達六成以上。
這些政策的推動,有些共同點,就是過程倉促、決策草率、腳步凌亂、一意孤行。就以復徵證所稅為例,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振、景氣衰退之際,不顧反對堅持實施,認為這是伸張「公平正義」。結果引發了經濟土石流,股巿成交量大幅萎縮,讓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又如十二年國教,內容複雜、決策反覆,未得到大多數民眾的認同,就決定實行,使得學生、家長人心惶惶。長遠看來無助於國家人才培育及競爭力的提升,影響既寬且巨。
政府政策攸關國家短中長期的發展,應該要經過審慎評估、多方考量,達到一定的完整度及成熟度之後再行實施。也就是應該要先求「好」,再求「有」,才能將衝擊及後遺症降到最低。
很多政策未經通盤考量就先行推出,遇到反彈再來補救,一下子堅持、一下子妥協,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目前政府的施政,都是先求「有」,再求「好」,不是先問「該不該做」,而是「先做了再說」。政策公布之後再來調整內容,東修西改,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也瓦解了民眾對政府的觀感及信任,更打壓國內外的投資意願。
改革之路是條艱辛而寂寞的路程,往往批評大於鼓勵,因此更需要周全考量及宏觀的遠見。
我肯定馬總統改革的勇氣,但希望政府能用更務實的態度、更細膩的方式來執行。先求「好」,再求「有」,這才是對政策、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也才不會落入事倍功半的泥沼。
(刊登於2013.05.10 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