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敬悼國家經濟導師 于宗先

敬悼國家經濟導師 于宗先

余範英

敬悼國家經濟導師 于宗先

于老師過世了!竟是來自報上的消息。

于先生在中美國斷交之際,於中研院經濟所所長任內,受命籌設中華經濟研究院,與蔣碩傑先生分工合作,籌設期間曾向行政院長直言政府不得干預人事及研究立場。在研究上,於第一次石油危机通膨嚴峻時召集「全國物價問題研討會」,耿直、中肯、務實的建言,對於不當的政策絕不妥協,上萬言書給老總統。孫震說「1970-1980年代的台灣經濟,若沒有于宗先,會是黑暗的」。先生指導建立台灣經濟計量模型,發展年度預測、半年預測,定期公布經濟預測數據,為施政策略規劃作依據。面對時勢討論經濟議題,是籌劃國內外公共政策研討會的先驅,多年襄助經建會國家發展策略,畢生投入經濟研究,在經濟預測、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及財政金融等方面,帶動的卓越研究成果不計其數。

在台灣經濟成長的年代,認識先生緣於1981年先父主持的王蔣論戰,這場著名的「學院派與社論派之爭」,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思潮進入台灣的開端,政府政策與民間媒體的交集。以中經院為首的蔣碩傑、于宗先認為將造成社會不公、資本家得利、貧富差距擴大,主張控制貨幣,以穩定經濟和社會為主要訴求。工商時報總主筆王作榮則代表凱因斯派,低利率、增貨幣供給、增出口,追求經濟成長,渡過危機擺脫衰退,回首改善社會貧富不均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發表南方談話重申改革開放及「生產力為基礎的發展觀」,要在20年內追上亞洲四小龍。隔年秋天于老師領軍中華經濟研究院籌劃,中國外經貿部研究發展中心及工商時報合辦,海峽兩岸首次舉辦兩岸經貿發展研討會,兩岸的對談與爭鋒中,大陸多為宏觀構思,台灣微觀經濟的實力更不容小覷。中經院積極充實第一(大陸經濟)研究所,培育兩岸經貿專才,蒐集資訊、推動學術交流。崇尚自由,不干預同仁言論,尊重民主風氣,于老師的學術堅持與突破為我仰望。

于老師是先父親自延聘的基金會創始董事,山東腔的院士為理念奮身捍駁、敢於承擔,為國籌謀,為學術與政務官培植後進,為先父所敬重。基金會論壇承于老師多次提攜參與,建議議題方向,在金融全球化的衝擊下,為「台灣金融的自由化、國際化與制度化」論壇發表專題,鄭重提出「鎖國政策正窒息台灣金融市場的生機」,在「面對全球化下的發展與分配」論壇裡擔當總結,呼籲「聯結全球化脈動刻不容緩」。面對國家治理,老師以前瞻與遠見破除迷思,不容妄為。

自知道老師背痛、手麻,曾介紹骨科大夫,造訪堆滿書籍文稿的辦公室探望與聆教,未得允闖師門的賀年,都是記掛放不下。猶記得幾度電話裡老師都輾轉的說免疫力低,骨質疏鬆,行動不便,要我代候他的老朋友。仍每每三個月、半年就又得到新作一本,是臥病在床仍關心國家政策走向,不忘對當下社會變動的關懷,附上書信裡還叮囑我集中議題深入追蹤,少子化的形成及其影響?M型社會的形成及其後果?眼見世局變化台灣社會丕變,收到詩集「感時花濺淚」,老師竟這樣沉重與痛心。

于老師,雖非門下,受教多年,執子弟之誼,追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