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民主的關鍵是必須有硬心腸

民主的關鍵是必須有硬心腸

南方朔

一九五○年代乃是人類學術思想鉅變的年代,科學的地位首度凌駕哲學形上學,後來的人文學開始成為人文科學,社會政治學也成了社會科學。人類思考問題的方式已和古代不同,概念必須更加清晰,手段和目的必須更加精準。這種科學的哲學最先的掌門人乃是維也納大學的哲學系主任席立克(Moritz Schlick),他是物理學家出身,他即有論文指出,未來的人必須更加的就事論事,必須硬著心腸分析道理,解決問題,凡事馬馬虎虎耍手段、搞陰謀的時代已必須成為過去。

半個多世紀前,「維也納學派」所謂的「硬心腸」,我最近看到了一個成功的例證,那就是近年來北歐的瑞典、丹麥、挪威、芬蘭這四國已成了全球的「超級模特兒」。這幾個國家,政府透明有能力,企業在全球有競爭力,而且社會福利也是全球第一。春節之前的《經濟學人》雜誌以這四國為封面,它在分析這四國的成功時,就特別指出這幾個國家的兩大特點。第一點是就事論事的「實用主義」,它們已經擺脫了過去的左右之爭,經營政府就像是經營一個成功的公司,所以政府的管理效能日益進步。近年來西方國家對政府的信任度普遍都降至三○%左右或以下,但北歐四國的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卻可以高到五、六成,人民的幸福指數也是全球最高;而且產官工合作良好,企業在全球擴張,工作卻都在國內成長,這是舉世所無的現象。

另一個特點,則是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有一種「硬心腸」(Tough-mindedness)。這是指北歐已能充分的就事論事,而不再有過去的包袱。由於人民「心腸硬」,政府已沒有了唬弄的空間,所以政府的改革自然必須全力以赴。《經濟學人》雜誌會把人民的「硬心腸」特別強調,真不是沒道理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心腸很硬,政府就沒有了唬弄做秀操控民意的空間;當人民心腸很硬,自然而然就會逼迫出來政府改革的創意。近年來北歐諸國,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勞工改革與社福改革,在全球都排第一,「實用主義」和國民的「硬心腸」的確是重要的關鍵。

一九五○年代西方的科學哲學興起,人類的思想和做事的方法也跟著起了重大的變化。當時維也納學派的掌門人席立克提出「硬心腸」這種說法,實在是掌握了民主進一步發展的訣竅,民主要走向更深刻的方向,一定要國民有著一副就事論事的「硬心腸」。當人民有「硬心腸」,政府就沒有玩手段的空間,北歐四國就是人民「硬心腸」,政府和企業的改革才能夠舉世第一。一九五○年代,維也納學派初起時,台灣的自由主義先驅如陳伯莊、殷海光等人也不落人後,他們辦了一份《現代學術季刊》,要為新時代的思考新方法及民主文化扎根,但很可惜的是那份季刊並不長久。這也是後來台灣的民主發展少了思想底蘊的原因。一個良好的民主,必須它的國民有就事論事的「硬心腸」,如果這個國家的人民都凡事馬虎,大家都有各自的意識形態包袱,那麼政客就永遠有操弄的空間,真正的民主共識就永遠無法形成。

早年我在大學求學時,正是西方科學的哲學興起的時刻,當時我對大師席立克所提「硬心腸」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春節之前我讀了《經濟學人》雜誌,察覺到該刊在推崇北歐四國時,居然把「硬心腸」特別突出,這使得我對民主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個國家的政府要有能,一定要國民有就事論事的「硬心腸」;如果國民都是是非不分的「軟心腸」,統治者就會非常好混。今天台灣的改革改得坑坑疤疤,完全不能和北歐四國相比,真正的關鍵乃是台灣的民主少了最重要的「硬心腸」。

北歐四國的民主已非常深刻化,它已不是過去的社會民主制,它的政府管理已更加的右傾,整個政府就是極有效率的公司,凡事透明,因此北歐人民都可拿到任何想要的政府資訊;由於凡事透明,北歐的政府清廉舉世第一,北歐的社福改革也舉世第一。台灣的民主和政府差得遠了,因為我們的心太軟!(作者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