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實踐檢驗理論的試金石

實踐檢驗理論的試金石

王 健壯

 

江宜樺雖僅上任兩周,但一言一行俱是焦點,也證明他能學以致用,把政治理論化為政治實踐。
在他接任閣揆之前,幾位同屬學者出身的民進黨中壯代,就曾提醒民進黨中央絕不能低估江宜樺,並且以他的過去作為,預言他「絕不是一個祇會操弄政治的政務官」,江宜樺上任至今的表現,證明他們所言不虛。
以內閣設立專案平台為例。陳冲當閣揆時雖然博得馬英九「認真努力」的肯定,但他在政策整合上卻嚴重有所不足,內閣經常處於備多力分的窘境,施政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乃是必然。
但江宜樺才上台就立即成立的三個專案平台,卻可收政策專責與整合之效。熟悉台灣政治發展的人都還記得孫運璿內閣曾經被人稱為「專案內閣」,指其施政均以專案進行政策整合與管考,江宜樺的「平台內閣」就頗有師法孫內閣政策治理的味道。
政策治理之外,江宜樺的政治治理也與陳冲或馬英九大不相同。江宜樺是繼連戰之後另一有政治學博士身分的閣揆,而且他的碩、博士論文都是以漢娜‧鄂蘭為研究對象,可以想見鄂蘭對他的政治思想與政治實踐,一定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以江宜樺甫上任就宣布要與反對黨領袖見面為例。台灣政黨一向玩的是「爭勝的政治」,選舉如此,問政亦然,以至於朝野因爭勝而長期處於敵對的狀態。但敵對化的朝野關係卻造成政治與政策雙重失能的後果,尤其是朝野政黨領袖的老死不相往來,更變成民主政治不可思議的一大反諷。
江宜樺主動表態要與反對黨領袖見面,雖然被民進黨視為政治姿態,但他這種「非典型國民黨」的作風,不但打破了國民黨的醬缸政治文化,也未嘗不是他實踐鄂蘭「在爭勝政治之外尋求政治友誼」主張的一次嘗試。
再以核四公投為例。國民黨一向視公投為洪水猛獸,核四公投更是禁忌中的禁忌,即使偶有少數立委倡議,也會被扣上與反對黨唱和的帽子。但江宜樺甫接閣揆就宣布核四公投,這項決定雖被民進黨譏為詐術治國、政治算計,但其中卻也隱約看到鄂蘭理論的影子。
鄂蘭的共和民主理論不但強調「公民權力」才是民主體制的正當性基礎,並且主張「公民的政治實踐」也是防止代議政治趨向政黨政治化的關鍵力量。但核四興建至今,卻證明代議政治的功能確實有時而窮,江宜樺雖然明知公投是兩面刃,但他決定將核四付諸公投,卻顯然是寄望「公民的政治判斷力」、「公民的政治實踐」與「公民權力」,來解開這個涉及政治與政策治理的「戈登結」。政治是個大染缸,江宜樺未來是否會變成擅長算計的政客,目前猶未可知,但民進黨此刻以詐術簡化核四公投,卻也未免太小看了江宜樺。
但鄂蘭所說的公民政治判斷力與公民政治實踐,卻奠基於公民的「擴大的心靈」,江宜樺既熟諳於鄂蘭思想,就該知道「在公共領域訴求絕對性的道德與真理」,乃是與建立公民擴大心靈互斥互違的;也因此,江宜樺對核四公投的規則,當然就不該堅持絕對性的訴求,不論是對公投門檻或公投命題的爭議,都應如此,否則鄂蘭的公民權力祇是紙上理論而已。
江院長的政治實踐,必須接受江教授政治理論的檢驗;核四公投就是江宜樺「實踐檢驗理論」的試金石。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