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這一刻,就是答案

這一刻,就是答案

王 健壯

一位電視台女主播採訪木村拓哉時,因為言行失當而備受責難,有人說她未使用敬語明顯失禮,也有人嘲諷她記者像粉絲,有失專業。

但半吊子的日語,以及角色分際的混淆,都是可改進的技術問題,並不是這位主播犯下的最大錯誤;她採訪木村後,在個人臉書上寫的那句:「如果問我為什麼從事新聞業?這一刻,就是答案!」才是錯得讓人心驚膽跳的本質問題。

木村拓哉是日劇天王,偶像級人物,記者能面對面採訪他,並不那麼容易,也值得驕其同業。但如果記者祇問了一句「開心嗎?」這類無厘頭問題,就施施然禁不住炫耀,已屬可笑至極,炫耀到說出「這一刻,就是答案」,更是可悲至極。

每個當記者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或等待屬於他的「這一刻」,有人幸而等到追求到,有人卻上下求索多年而不可得。但記者的「這一刻」是什麼?或者說應當是什麼?答案因人因時因事而不同,但問了木村一個跟打招呼一樣毫無意義的問題,卻絕對不是答案。

廿世紀初期,洛克斐勒家族壟斷石油上中下游產業,女記者塔貝兒(Ida Tarbell)花了兩年時間調查採訪報導,促使最高法院判決美孚石油違反了反托拉斯法,必須拆解成卅六家小公司的那一刻,就是塔貝兒的「這一刻」。

一九一三年以前,美國聯邦參議員由州議會間接選舉產生,因此形成了一個由財閥與政客相互勾結的貪腐體系。但菲力普斯(David Phillips)寫的一系列報導,卻促使參眾兩院通過了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把參院選舉改為人民直接選舉;修正案通過那一刻,就是菲力普斯的「這一 刻」。

七○年代水門醜聞爆發後,「華盛頓郵報」孤軍奮戰了一年半,其間飽受白宮政治打壓與同業冷嘲熱諷。但案發廿六個月後,郵報老闆、總編輯與記者,卻在辦公室電視上看著尼克森揮手告別下台,那一刻就是他們的「這一刻」。

新聞史上有太多這類性質的「這一刻」,他們都是改變歷史的一刻。如果當時有人問塔貝兒、菲力普斯等人,為什麼從事新聞業?他們的回答一定是:「這一刻,就是答案」。但他們的「這一刻」,與那位女主播的「這一刻」,卻是天差地遠何其不同。

退一步說,當記者的人,即使不必追求、也追求不到像塔貝兒等人那樣的「偉大的這一刻」,但追求「有意義的這一刻」,卻是每個記者都應念茲在茲的例行工作吧?

什麼是「有意義的這一刻」?舉例說,司法審理案件中,有許多無人聞問的冤假錯案,但若一位司法記者鍥而不捨,終於能替一件冤案平反,那一刻就是有意 義的一 刻。生活困頓陷入絕境的窮苦家庭,經常被人視若無睹,但一位地方記者若能在悲劇發生前即訴諸報導,阻止了悲劇發生,那一刻也是有意義的一刻。但這樣的「這 一刻」,與女主播也何其不同。

追求這樣的「有意義的這一刻」,困難嗎?當然不難,非不能也,不為也。台灣媒體這幾年充斥的多半都是無意義的新聞,也因此久不聞有記者會發出「這一 刻,就 是答案」的感慨,這樣的感慨代表理想的實現,也代表自我期待的完成,但女主播採訪木村拓哉後卻竟然有此感慨,也未免太low了一點,其志何其小哉。

當記者所為何事?這不是大哉問,而是每個記者都該具備的基本常識。

引用來源: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064919-%E7%8E%8B%E5%81%A5%E5%A3%AF%EF%BC%8F%E9%80%99%E4%B8%80%E5%88%BB%EF%BC%8C%E5%B0%B1%E6%98%AF%E7%AD%94%E6%A1%88
引用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064919-%E7%8E%8B%E5%81%A5%E5%A3%AF%EF%BC%8F%E9%80%99%E4%B8%80%E5%88%BB%EF%BC%8C%E5%B0%B1%E6%98%AF%E7%AD%94%E6%A1%88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