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重建社會運作機制

重建社會運作機制

黃榮村
重建社會運作機制

在這次九二一大地震以後,全民的熱情與愛心紛紛投入,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但是另一方面,這次災難對每個人來說,也都是過去從未經歷過的一種不可承受之痛。以往國際上對於台灣所造就的各項奇蹟,給予了高度的注意,並引用來當成改革的參考範例之一,但是在震災後的救難和重建過程中,卻顯示出我們在逆境底下,事實上仍遭遇到很多困難。過去累積下來的毛病,在此時做了一次相當徹底的體檢,原來我們的體質也不是很好,以往也有很多人批評過。記得十年前,時報文教基金會辦過一項「社會重建」的研討會,已經提出很多類似的建議,但是都不如這一次表現得這麼直接,暴露得這麼清楚。

地震後急迫的災區重建工作,使全國應該正常運作的體系,受到極大的擾亂,例如全國社會福利的經費受到擠壓,民間日常功能遭遇阻礙,全國教科委員會的籌措和用益形困難,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做「顧此失彼」的困境。對於上述種種情況,我們現在都有深刻的體驗,以前只是限於批評和建言,但是現在可得直接面對這些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能更深切的反省,亦須稍微停下腳步來仔細地思考,不管是災區重建,或者是全國未來的發展,我們都要從根本的問題上來檢討,同時利用這個機會整理一下我們的想法、做法及目標,否則未來若再遇到大災難,台灣還是會亂成一團,我想這就是我們舉辦這一系列研討會的用心。時報文教基金會在余小姐的指揮若定之下,我們正一步一步地整個社會進行總體檢。

一個國家不論是在常態的經營運作下或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都需要一套好的基礎運作機制,也就是所謂的infra-structure。我們所要提出的主張,基本的想法就是要建備一套基礎運作的機制,任何社會都必須具備這樣的機制來因應各項問題,才不會臨陣慌潰,也才能在常態時推動國家總體發展往好的方向走。這一套好的機制運作,必須在「經濟與環境」、「法治與人權」、「政治」、「社會」、「教育、文化與媒體」等領域上,都有完整的規劃,才能發揮它的效果。但是好的基礎機制的建立,首先必須好好地將過去的缺失做一個檢討,而且還需要有一套清楚的哲學作為上位原則,再利用這個上位哲學,作為檢討以及重建的基礎。我們認為這個上位原則,再沒有比建立一個公與義的社會,更能周全地引導我們去制定出好的基礎機制來。

因為唯有公開無私,在這個社會裡,全民才能共同參與努力;也因為公平,大家才有機會各自發揮所長;而唯有正義,所以社會上才不會再有被忽略的黑暗角落。所以公與義的社會才是全民的社會,也是我們航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根本。假如我們真的能夠做到,就不只能在常態中極大化社會的福祉,亦且能在災難來臨時,由全民一體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不至於驚惶失措。

九二一地震後的一個月中,我們感覺到,不只是災區需要重建,社會在整體上更需要重建。我們希望時報文教基金會這一次舉辦的系列研討會,只是一個起步,期望在經過一連串的討論後,能逐步形塑出我們的主張,足以協助這個社會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運作的機制。誠如余執行長所說,這是知識分子的宿命,我們願意與大家在同一條路上,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