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 一種生活態度實踐的起點: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課程

一種生活態度實踐的起點: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課程

廖慧怡
一種生活態度實踐的起點: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課程

2011年的三月份參與了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規劃的樸門永續生活設計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Permaculture是結合永久持續的(permanent)與農耕(agriculture)、文化(culture)所創造的字。若說參與PDC(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簡稱PDC)中有何收穫,對於生活態度有新的認識與確定大概是最大的收穫吧。在長達十多天的團體生活就是很久沒有經歷過的大挑戰,調整自己的作息與心情只是開始。每日進行的心得分享,或許只是一種團康與帶動氣氛的活動,但更深入的想其實也是一種樸門(permaculture)中分享精神的實踐。

「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是樸門(permaculture)的基本精神,而基本的方法就是要觀察、互動、有效並靈活運用各種環境與資源。這些貌似簡單的概念,實踐起來其實也是需要調整很多長久以來養成的既有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在習慣便利的現代生活之後,如果只是以為做做廚餘堆肥、帶個環保碗杯筷、使用購物袋或只是在鄉間買塊地過過田園生活就是永續生活的話,那只能說這是剛入門,後面接踵而來的價值觀轉換才是挑戰。以堆肥為例,或許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環保教育極力推展製作廚餘或落葉堆肥是為了某種不浪費、資源回收的目的鼓勵大眾來進行,但樸門(permaculture)的概念會從物質與能量流動的循環來讓我們瞭解製作堆肥是種「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永續生活之始。在樸門(permaculture)的概念中,製作堆肥是為了能夠透過大自然中有機物、生物作用與物理化學作用來達成保護、製造、增加土壤的手段之一,並且利用堆肥來增進農業收穫的成果,而不需要過渡依賴化學肥料。這還只是讓我們立下永續生活基礎的第一步。

Permaculture所蘊含的價值觀與目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迥異的。如果沒有將永續生活的基本精神內化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各種技術層面的教學也只是一種技術認識而已。在第三屆「樸門永續設計專業基礎課程( PDC)」研習中,授課講師介紹了許多運用我們早已熟悉的各種知識與生活觀察而發展出來的基本環境規劃、設計的方法,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樸門的永續生活基本精神上,因此講師們不停的強調各種與生態、環境相關的能流概念,並說明人類在環境中所處的地位與應有的謙卑態度。如同這次的授課講師之一Darren Doherty所言:「人類已經用很有方法性的方式來完全地污染地球。我們必須要瞭解自己的選擇,用負責任來面對世界。」這貌似玩笑話的開場,其實已點出相當真實且讓人震撼的環境面貌了。當我們面對經濟與社會發展時,應該也要用更慎重的態度進行各種改變與決策的結果,討論並尊重周圍人的意見,是進行各種選擇時所應具備的態度。

我想permaculture的發起人在發展permaculture概念之始會思考以農業作為生活的基礎而不是現代社會所熟悉的工業、商業或商業化服務業,應該也是因為人類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學習對於環境的尊重,腳踏實地的和所有生物一樣地透過土地來滋養生命。大眾在居家生活中開始進行permaculture精神的環境改善(亦即是照顧地球)不但能在食物生產上逐漸自給自足,亦能在有多餘時分享給周圍的朋友、鄰居,達到照顧人類的精神。「分享」是Permaculture的基本精神,從生活中的各種小處開始培養分享與照顧的精神,慢慢的或許我們會逐漸以全新的眼光用「心」的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