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年02月08日

前言: 愛德華•薩伊德曾說:「知識分子是一位面向權威、運用語言說出真話的作者。他說出真話的方法是爬梳另類資源,打撈湮沒的文件,復原被遺忘或被抛棄的歷史。」勇於迎接轉變,付出行動參與社會進步與改造,這正是我們要對談的主題。 閱讀全文

薛琦》台灣是如何治好了荷蘭病

2021年02月08日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新台幣走強,在央行理事會引起有關「荷蘭病」的討論。其實台灣在三十多年前也得過一次嚴重的荷蘭病,但治愈後體質更佳,值得一述。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第六倫

2021年02月01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提到,在傳統社會文化中,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的是「五倫」,所謂的五倫包括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先生在一九八一年提出了「新六倫」的主張,主要是有感於在社會發展下,傳統文化所談的五倫,都是規範自己周遭的人,那該如何面對五倫以外的人? 閱讀全文

葉銀華》氣候變遷與企業有關?

2021年01月19日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是否參考歐盟、美國加州、韓國的經驗,實施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一直是討論的焦點。此套系統須建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制度,排放額度免費核配、拍賣、配售與交易制度,其預期效果比碳費大,但交易價格可能會被操縱。就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影響範圍大,有賴環保署、金管會(交易制度)、財政部(碳費)、經濟部的合作,需要行政院出來整合與協調!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下)

2021年01月12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昨日(11日)撰文指出,當前金融問題,本日再提出過去相似之例與解方。央行為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必須努力將為降低新台幣升幅所進行的買匯金額控制在GDP的2%以下。在此買匯額度限制下,若新台幣升勢依然不止該當如何?成了央行必須面對的挑戰。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上)

2021年01月11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新台幣近期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復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閱讀全文

王健壯》姑息讓我們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王健壯 2021年01月10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幾年前,包括哈佛教授Cass Sunstein在內的許多學者警告,美國可能會出現一個法西斯狂人總統時,川粉斥之為自由派妄想。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台灣新年音樂會

施振榮 2021年01月07日

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發起的2021《台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元旦順利落幕,這也是第三年舉辦專屬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回想2018中,當時因為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在大家的共同提議下有了舉辦台灣新年音樂會的構想。 閱讀全文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余範英 2013年12月06日

擔任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工作已逾十年,每年的評審讓我有機會巡迴台灣,就永續發展在政府部門與民間社會作檢視與回顧,也即是對泛泛而談的「外來經典」作在地實踐的追蹤。 閱讀全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余範英 2013年09月17日

在年年風雨,人人駡政府,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閱讀全文

馬祖去來

馬祖去來

余範英 2013年09月04日

隨董陽孜豎立「誠」字的活動重遊馬祖,遍尋那念念不忘的大樹與小學,接續我飛逝四十六年的往事。 閱讀全文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余範英 2013年06月26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閱讀全文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余範英 2013年03月28日

走過從前,全球化與多元下的世代,新舊交替價值糢糊的當下,電視報紙通俗化,偏重表面欠缺深入思考、関懷與反思,網路世代資訊充斥,未經整理消化的即時資料與訊息,弱化了学習的動力,亦淺薄了生命的提煉。 閱讀全文

這時代王伯元不缺席

余範英 2012年12月30日

王伯元要出書,將目睹台灣經濟由盛而衰,憂心台灣的現況與未來,對時政提出針砭的多年投書,百餘篇集結成冊。多年來他持續的為政治、經濟、社會、與兩岸關係的觀察與期許進言。超越政黨、族群、統獨框架,精闢中見格局與視野,為企業中人僅見。 閱讀全文

型塑永續環境-觀看組織再造的契機與盲點

余範英 2012年11月21日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經濟發展的過程,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風潮下,我們擁有了今日經濟與社會的小康基礎。但我們不能不檢討,由195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採取了東北亞發展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利用官僚體系及國家資源做強勢的規劃與主導,在所謂的開明專政,資源匱乏、人才不足下,獲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卻難免枉顧社會正義與民主自由。長期以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強勢主導壓低能源價格,補貼產業發展,促使產業升級的政策工具將許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的產業,形成慣性的發展。 閱讀全文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余範英 2012年10月15日

目前永續會的設置法源為環境基本法,予人永續會只關注環境的印象,與永續會應兼顧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的理想,仍有一段距離,同時政府相關經濟、社會決策也缺少永續會的聲音。建議未來能爭取將永續會設置在行政院組織法中,一來符合組織設置的程序要求,二來也可提高永續會層級,使功能更彰顯。 閱讀全文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檢視「國土規劃」 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

檢視「國土規劃」 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

李鴻源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2年03月17日

台灣常談氣候變遷的因應準備,但是作為卻趕不上現實事件的發生。像是二○○八年劉兆玄院長時代,曾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氣候變遷,隔年就發生莫拉克颱風。台灣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即使全球平均增溫零點七度,可台灣溫度卻上升一點四度。 閱讀全文

落實夥伴政府 公告危險區域

落實夥伴政府 公告危險區域

李鴻源 2011年12月29日

自新北市等五都市長宣誓就職後,加上桃園準直轄市,六都十六縣的國土空間及政治治理架構已然形成,但台灣卻缺乏負責任的國土計畫前瞻指導、規範各市縣的國土規劃及空間治理。 同時,六都形成後,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便是行政院組織改造即於民國101年上路,全民正密切關注相關變化調整,冀望由組織改造建構足以因應未來挑戰的行政組織架構,讓台灣在全球化風潮中屹立不搖成長茁壯,後六都時代的流域治理與防災、救災、減災工作,更是當前各級政府的迫切課題.... 閱讀全文

八八水災與治水工程

八八水災與治水工程

李鴻源 2011年09月09日

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指出,莫拉克颱風不會是讓國家防災機制全面啟動的第一個颱風,以國際級的國家防災應變能力而言,台灣欠缺長期以來的國土監測、災難預警預防、事故發生的緊急應變措施網絡、災後重建的社會心理輔導與民生支援;而這些需要長期耕耘與寂寞相伴的第一線工作性質,在世俗眼光下難以被看見與鼓勵。莫拉克不會是最後一個莫拉克,我們只是在向苟延殘喘的虛擬安全提款... 閱讀全文

治水,要從哪裡下手?

治水,要從哪裡下手?

李鴻源 2010年12月01日

98年7月份的颱風,吹得臺灣風雨飄搖,更吹皺了臺灣的一池『水問題』。為此,杜風特別採訪了土木系水利組教授、時任台北縣副縣長的李鴻源,來談談以他的觀點,目前臺灣因應水災問題時該聚焦的關鍵何在.... 閱讀全文

我們需要一張水資源計算表

我們需要一張水資源計算表

李鴻源 2010年05月17日

氣候變遷,年年缺水,日益險峻,缺水問題更加嚴重,針對當前台灣水資源的困境更應....  閱讀全文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三-浪漫求知的態度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當年在臺大校園裡,學習經常都是浪漫的。我念大學時學校流行著各式思潮,包括存在主義所講的存在先於本質、厭倦的心靈、漂泊的心靈、沉重的心靈、跳動的心靈、空虛的心靈、無法瞭解的心靈、莫名其妙的心靈…等,其實也不一定真的弄得懂,但身處知識的浪漫氛圍裡,促使我們熱列地投入思想探索。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二:零、無窮、時間的詭論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轉進理學院需要補修很多課,在微積分課堂上,一位非常優秀的哲學系同學卻被「0」(零)與「∞」(無窮)困住,哲學系的訓練使他愈想愈多,也愈想愈迷惑。「0」很簡單,「0」就是沒有,但是什麼叫「∞」呢?「∞」就是指不論你能想多大,它一定比你能想到的更大。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一:生命的馬可夫鏈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胸懷求知的浪漫精神,也能為捍衛公義激起一腔熱血,走過風起雲湧的學運歲月,投身人道工作的永續事業。為實踐理想,心理學家黃榮村校長幾次進出學界、政界,積累顯赫的經歷頭銜,卻仍保有當年仰臥椰林道上,為思考宇宙原點夜不能寐的一顆初心。 閱讀全文

知識分子不見了?

知識分子不見了?

黃榮村 2011年12月06日

27年前深秋初次造訪哈佛大學,一眼就看到波士頓環球報的頭條標題「最後一片葉子懸盪在樹上」(The last leaf lingering on the tree),配上一幅即將凋零的葉子似在風中做好告別的姿勢。 閱讀全文

台灣921大地震的集體記憶

台灣921大地震的集體記憶

黃榮村 2011年09月21日

沒有人忘得了那條近百公里地表破裂的斷層線,921大震後的中部災區就像民主國家中的戒嚴地區,沿路無非廢墟,軍隊開入,直升機整天盤旋在空中。全國上下共同體驗生命的脆弱與無常,近二千五百具屍體就像一場大屠殺,還有埋在瓦礫、鋼筋水泥、山石中的生命,國內外搜救隊穿梭翻尋,沒有半刻停歇。 閱讀全文

文化視野下的教育與社會改革

黃榮村 2010年04月01日

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大概不外三類:(1)恢復人性尊嚴與人民作主;(2)對社會不良慣性及不合理既存制度的反動,並要求本質之恢復;(3)提升國家與社會的競爭力。這三類表現有其先後次序,大約是前述的政治→社會→教育三種改革。 閱讀全文

文化視野下的教育與社會改革

黃榮村 2010年04月01日

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大概不外三類:(1)恢復人性尊嚴與人民作主;(2)對社會不良慣性及不合理既存制度的反動,並要求本質之恢復;(3)提升國家與社會的競爭力。這三類表現有其先後次序,大約是前述的政治→社會→教育三種改革。 閱讀全文

找出真興趣 勇敢轉彎吧!

找出真興趣 勇敢轉彎吧!

黃榮村 2009年08月10日

「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歷史不可能倒流,人也不可能回到過去,現在的我要重新揣想「當一個新鮮人」的心情很難,我想說的是,不論時代如何改變,不變的是:「大一是大學知識庫的入口網站,確認自己的興趣很重要!」 閱讀全文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完整大小的圖檔: 54.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從泥土堆孕育而出生命情感

從泥土堆孕育而出生命情感

葉俊榮 2004年03月01日

學環境法出身的葉俊榮,生活中盡是環保,更是位充滿藝術色彩的理想主義者... 閱讀全文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現代西方史學研究的新視野─方法論與研究課題

王汎森 2007年09月20日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閱讀全文

現在歷史是什麼?─西方史學的新趨勢

王汎森 2007年06月25日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閱讀全文

如何透過歷史向古人學習

王汎森 2007年03月16日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閱讀全文

回覆新華社雷天

王汎森 2005年09月06日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王汎森 2005年03月25日

這個題目我非常喜歡,因為這個題目,對大家多少都有實際的幫助。如果下次我必須再登台演講,我覺得這個題目還可以再發揮一兩次。我是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的,所以我的碩士是在台大歷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碩士、有博士,因此我以這兩個階段為主,把我的經驗呈現給各位... 閱讀全文

新科院士專訪系列: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

王汎森 2004年07月14日

剛當選中研院院士的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被問到「怎麼讀書」,隨口就答:「讀書靠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持續的努力。」 閱讀全文

探索近世思想的世界

探索近世思想的世界

王汎森 2001年01月11日

在我剛進入歷史這個行業時,最感興趣的課題是「近代集權主義的興起」。因為從很早開始,我便因為一些捕風捉影的訊息,被近代集權政權的暴虐嚇呆了,我很想了解它的根源。這個野心在許多年後徹底幻滅──1980年代的一個夏天,我在美國一個小學院的圖書館中,偶然看到大半架與近代集權主義相關的書,立刻憬悟到這個領域恐怕太擁擠了... 閱讀全文

學問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王汎森

“為什麼經過60年代那麼激烈的學生運動後,Reagan那麼保守的一個人會突然冒出來,成為加州州長,最後成為美國總統?” 閱讀全文

王汎森教授访谈录

王汎森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特聘研究员,“中研院”院士。 閱讀全文

胡適與傅斯年

王汎森

當胡適以一個年輕留學生回到北大教書時,講哲學史將上古一段完全捨去,從東周講起,而竟未被虎視眈眈的學生趕走,是因為學生中的領袖傅斯年表示胡適走的路子不錯,「你們不能趕」。 閱讀全文

時代關懷與歷史解釋—以「史學二陳」為例

王汎森

韋伯說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又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的動物。「意義」對於人之重要性有如此,學者也不能例外,許多科學家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研究工作找到一種意義。愛因斯坦說他的學術工作是為了尋找真理,這是一種「意義」;而居里夫人則認為她的工作是為了造福社會,所以她發現鐳之後並不申請專利,這也是一種「意義」。前後兩種「意義」固有所別,然其為「意義」則一。 閱讀全文

近代中國的「新學術運動」與人文學

王汎森

承成均館大學之邀,參加大東文化研究院創立五十週年的盛會,本人感到非常榮幸。如果我的了解沒錯,大會是希望我對近代中國的學術歷程作一個回顧,並對目前的狀況及未來的方向作思考,所以以下我將分成三點來談:第一、中國近代新學術運動的歷程;第二、中國近代新學術運動所產生的若干問題;[1] 第三、我將簡單談一下人文學未來發展的方向。 閱讀全文

沒有地圖的旅程

王汎森

2007年夏天,我到京都訪問了兩個月。初到那幾天,沒有機會開口講話。我信步於京都大學百萬遍附近,在書店看到一本似雜誌又似專書式的別冊,封面的幾個大字「湯川秀樹」吸引了我。 閱讀全文

本土思想資源與西方理論

王汎森

我個人相當留意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但是我也常想到,所謂西方,往往是指近代的西歐、北美,所謂西方的社會科學概念,往往是從這些地區的經驗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本身有相當的侷限性,同時也了解到,藉由對本土的深入研究,可以提出對西方主流社會科學產生具有重大意義的挑戰。 閱讀全文

治學的橫向側面資源

王汎森

最近我應邀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作一場大規模的通識教育講座,我粗定的講題是「為什麼天才總是成群地來?──漫談學術環境的營造」,在演講中我提到:我們太注重線性的、縱向式的傳習與聽受,往往忽略橫向的、從側面撞進來的資源,事實上這兩者缺一不可,應該交叉循環為用。 閱讀全文

新建古迹

王汎森

去年十月,我與同事王明珂先生僕僕風塵,前往四川南溪縣的李莊,主要是因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抗戰期間一度遷往李莊,我們要到那裏拍攝一些紀錄片,同時也希望當地能保持史語所原址張家大院的舊模樣,保護它但不要過度改建它。 閱讀全文

南方周末邀稿

王汎森

一個人思想形成過程中總是受到許多書的影響,要從其中選出最重要的一部或幾部,有其困難度與不準確性,不過如果要勉強舉出一個例子(而不是唯一的例子),我或許會說在我二十來歲時,德國社會學家韋伯的幾部書對我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閱讀全文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

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

朱雲漢 2012年05月07日

在大陸作為富豪更很難卸除原罪感,大家都懷疑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掘的;而且富豪的社會公信力並不高,因為「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在台灣,富豪有能力塑造社會的主流價值,如果捐助一些藝術文藝活動,或是參與公益事業,更是很容易成為令人景仰的社會名流,比政治人物更有公信力,也是年輕人崇拜的對象。 閱讀全文

臺灣如何因應巨變時代的來臨: ECFA以後的生存發展之道

朱雲漢 2011年12月10日

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全球的生產活動重心加速向非西方世界移轉,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數字來說明,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裡,全球經濟實力與財富快速重新分配。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時,也就是1973年,用購買力等值(PPP)計算,西方國家(西歐、美、加、紐、澳)的GDP佔全球GDP的比重約為51%,所有其他國家只佔49%;經過三十年,到了2003年西方國家的比重已經下降到40.4%,非西方國家上升到59.6%。從現在開始再往前推二十年,也就是到了2030左右,西方國家的比重會進一步下降到32%,而非西方國家會繼續上升到68%,其中印度與中國大陸合計將佔到34%以上。這意謂著我們過去熟悉的世界即將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 閱讀全文

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朱雲漢 2010年05月07日

最近《紐約時報》連續發了兩篇頗有深意的報導。四月上旬《紐時》記者報導美國加州州政府已經與中國政府簽署一項合作意向書,這個合作計畫打算引進中國大陸的高鐵系統,大陸當局承諾將提供所有的設備、技術以及工程師,必要時也可以提供貸款,並承諾雇用大量本地勞工... 閱讀全文

大轉折--從金融危機談四重歷史新趨勢的疊加

大轉折--從金融危機談四重歷史新趨勢的疊加

朱雲漢 2009年09月13日

這是一個“巨變時代”,是美國單極體系衰落、第三波民主化退潮、資本主義全球性擴張進入強弩之末和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四重歷史趨勢轉折的疊加... 閱讀全文

從台胞證看「一台兩治」

從台胞證看「一台兩治」

朱雲漢 2005年09月22日

「一國兩制」在台灣的民意市場裡一向乏人問津,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台胞與台商開始身體力行「一個台灣兩個治權」。「一台兩治」現象的浮現,意謂著為數眾多的台灣民眾與企業同時隸屬於兩個作用高度重疊的統治關係,他們的生存機運與基本權益同時繫之於台北與北京的公權力行使... 閱讀全文

台灣的有限選項

台灣的有限選項

朱雲漢 2005年05月28日

針對北京將「以非和平手段」壓制法理台獨的基本政策訂定為法律明文,民進黨領導人選擇發動「三二六反反分裂法」大遊行作為主要的反制手段,但並不打算進一步推動更激烈的政治對抗手段... 閱讀全文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台灣要志氣 領導扛責知識轉型

南方朔 2012年04月24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十二年來,每年都對公與義的課題編輯一本專著。當年余紀忠先生讀書人辦報,是有風骨的報人,典型的知識分子,關懷社會、評論公共議題、追求民主進步,是先生留給台灣最大的資產。我很榮幸從小就在時報服務,受先生的啟發。基金會秉持著這樣的風範,長期花錢,運用人際關係,組織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這在台灣已經沒有了。「實在年代」這本專集,我推薦給各位,這本書真的很補,是現在面對台灣問題的百科全書.... 閱讀全文

從 2/3 到 50/50–一個沉重的數字政治社會學

南方朔 1996年12月16日

而揭露貧窮固極重要,此書更重要的是它對貧窮問題為何從政治的體制以及 人們的感官與知覺系統裡消失所做的觀察與分析。正因為貧窮問題已自人們的知 覺裡消失,於是那另外 2/3 過著舒適生活的人,遂心情愉快的認為所有的人都和 他們一樣活在富裕社會裡,但這並不意謂那 2/3 的人是多麼的自私與麻木不仁, 而是人們的思想與認知取決於知覺。 閱讀全文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充滿荊棘的道路-稅制改革

充滿荊棘的道路-稅制改革

朱思潔 2012年05月06日

稅制改革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難行,卻必行;社會大眾不該一味只以利空的角度來解讀,將近期的台股下跌歸咎於證所稅,根據數據表示,從3月28日財政部決定將證所稅列為財政小組優先討論議題以來,一直到5月3日,台股下跌的幅度為4.7%,但鄰近的日本,國內並沒有證所稅的因素,下跌幅度也達7.88%。 閱讀全文

林盛豐

林盛豐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馬凱

現職:經濟日報總主筆、理財周刊財經顧問暨專欄主筆

經歷: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兼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兼主任

這個資料夾裡沒有任何項目。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4.4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完整大小的圖檔: 49.7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現任: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黨團協商紀錄 應該公布

王 健壯 2013年06月09日

國會有黨團,舉世皆然;黨團應協商,也是政黨政治的必然。但國會議事處處受制於黨團協商,黨團協商也常凌駕於委員會決議之上,甚至變成決定立法能否完成的唯一關鍵,舉世卻唯獨台灣如此。 閱讀全文

拜託別再傷害台灣

王 健壯 2013年03月17日

台灣這幾年的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與美國相仿。但台灣名嘴比美國名嘴更厲害,他們個個都是通才,中午談外星人之謎時引經據典,晚上論新教宗未來時也頭頭是道,隔天分析核能危機時又是口沫橫飛;司徒爾特如果看過台灣這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大概一定會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的地步吧! 閱讀全文

實踐檢驗理論的試金石

王 健壯 2013年03月04日

江院長的政治實踐,必須接受江教授政治理論的檢驗;核四公投就是江宜樺「實踐檢驗理論」的試金石。 閱讀全文

凱撒的面具-漫長的告別

王 健壯 2012年11月15日

我從未有過放棄那些老派價值的念頭。過去一年因為教書需要,我又重新翻閱擺在書架上層多年不曾碰觸的幾本老舊雜誌,三○年代的《獨立評論》,五○年代的《自由中國》,每讀一篇就被那些早已變成古人所寫的文章震懾:在那個年代那樣的政治氛圍中,那些人不但有道德勇氣,燭照當代,更有進步意識,引領後世;而他們奉之行之的正是我所相信的那些老派價值,他們不走依附權勢的政治正確路線,更不媚俗迎合博取大眾喝采。 閱讀全文

等待陳內閣的第2個例外

王 健壯 2012年10月25日

去年四月馬英九拍板決定停建國光石化,寫下總統改變環保歷史的紀錄,但美中不足的是拍板時間稍遲;陳冲若能盡早介入美麗灣案,要求內政部立即依《地制法》進行「代行處理」應有程序,甚至仿馬總統前例,以院長身分依法下達停建令,他能得到的掌聲必定將遠大於處理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的爭議。 「果斷就能有感」,信不誣也。 閱讀全文

馬英九與陳冲 應對三件事表態

王 健壯 2012年10月04日

比美麗灣與大埔更離譜的是核四建廠這件事。原能會最近完成調查報告,發現核四廠一號機亂裝管線,該裝抗輻射管線的地區不裝,不該裝抗輻射的地區卻裝,原能會罵台電和廠商沒常識,但被罵的人卻厚著臉皮回答「對不起,我們智能不足」,原能會莫可奈何祇能以罰款了事。 閱讀全文

《看花猶是去年人》書序-那些星星還掛在天上

王 健壯 2011年01月18日

五十周年過後一年半,老先生辭世,最後遺言中有一句話是「要勇敢」,勉勵他的子女與報館記者,他的最後遺墨中也有一句話是:「放眼前瞻,國事蜩螗,同仁要有抱負,無私無懼,留下一部百年青史」。 閱讀全文

走在歧路上的一隻羊 ──媒體在政治發展中的角色

王 健壯 2010年04月01日

曾經伴隨台灣政治社會發展一起鉅變,甚至曾經扮演民主政治先鋒角色的媒體,這幾年在各種調查中,公信力漸趨滑落。開放報禁、政黨解禁與國會全面改選,曾經是台灣政治民主的三大指標;如今,政客、政黨與媒體,卻成為社會最不受信賴的三大亂源,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說是台灣社會變遷過程中最大的諷刺。 閱讀全文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德沃金台灣的法學界知音在哪?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26日

德沃金就提供我們一個思辨問題的方法。我們可能用這個方法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似乎大家都會同意:「這個思辨方法頗有道理」。德沃金的著作中處處都是這麼平易近人但又聰睿的見解,我真不知道要怎樣描述其智慧。 閱讀全文

30年後 科技產業如何布局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2月20日

卅幾年前,台灣基本上還沒有一家夠規模的資通訊業者。斯時也,政府將其資源投注在工研院與竹科,再加上周邊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助力,對當時剛在起步的資通訊小廠,確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扶持效果。但在卅年後的今天,若干的小雞已經長大茁壯成老鷹,產官學之間的角色有重大的轉變。 閱讀全文

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定位

朱 敬一 2010年04月01日

我之所以要在兩岸關係與台灣產業戰略上強調創造性積極,是基於兩個原因:第一,我們面對的大潮流是難以抵擋的;台灣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只是吃止痛藥,更不可能「根治」掉對岸的恩怨情仇。我們有必須要順應潮流的極大壓力,不順就有邊緣化的大危機,擔待不起。第二,在「順」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看清楚週遭的情勢與變化,化危機為轉機,尋得關鍵卡位優勢,這就是「轉」。換言之,創造性積極,就是兩岸關係與全球化下「隨順而轉」的戰略。 閱讀全文

亞洲人口結構面對高齡化時代來臨之因應對策探討

朱 敬一 2010年04月01日

亞洲開發銀行(ADB)去(2012)年10月出版「高齡化、經濟成長與老年經濟安全(Aging, Economic Growth, and Old-Age Security in Asia)」研究報告,探討亞洲國家正歷經人口結構變遷,雖然各國進入高齡化時代之速度不一,但為避免人口老化使未來亞洲國家經濟成長出現遲滯,或甚至對經濟與社會造成負面影響,ADB提出了多項對策供亞洲各國政府參考。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加速「自由化」

王伯元 2015年10月23日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一輪協商談判完成,台灣積極想加入第二輪談判,但TPP針對自由貿易有嚴苛規定,台灣是否有決心面對市場開放的衝擊、是否有信心解決國內不同團體歧見、是否能儘速進行法規調整,以縮小與國際規範的落差等;簡單一句話,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貿易全面「自由化」。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王伯元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重公平恐賠競爭力 攬才要非常手段

王伯元 2017年12月05日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前陣子發布二○一七年世界人才報告,示警台灣整體環境無力留才,遑論對外攬才,加上中國近年來祭出免試招收台灣學生的惠台政策,向台灣優秀學子招手。曾在美國工作廿年、放棄IBM資深研發主管優渥薪資回台創業的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強調,「得人才者,得天下」,國際人才的爭奪等同是一場現實且殘酷戰爭.....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公債法修正/官員們!為政莫忘平衡收支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2月18日

月前行政院通過公債法修正案,以「債限不再提高」為核心考量,僅對於「分配基準」進行調整,雖受到地方政府的反彈,但個人認為考量現有的財政狀況及社會氛圍,行政院的堅持應受到鼓勵,且應儘速送立法院修法通過。然而不過數周功夫,突傳出財政部長立場鬆動,願意增加北市的舉債額度,甚至六都修法後的舉債金額還比修法前多了一百多億,令人非常錯愕。 閱讀全文

盼兩岸放下政治攜手防疫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創投業者王伯元投書,病毒無國界,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疫情肆虐,兩岸若攜手防疫,也許是兩岸關係緩解的最佳契機。 閱讀全文

舉債前先規畫 勿步希臘後塵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2月03日

對大部分官員,不論中央或地方,沒錢借錢彷彿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更有很多官員只為了討好選民或彰顯個人政績,不論建設本身是否符合經濟效益,都先借錢做了再說,這也造就許多「蚊子館」。至於還款計畫卻往往不切實際,甚至過度樂觀,一旦無法清償,只得再舉債還債,以致債務越滾越大,最後由全民埋單。這麼不負責任的行為,卻未受到全民嚴格批判。 閱讀全文

運用國家力量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來源: 王伯元,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17日

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台灣目前的明星優勢產業,單以2014年而論,台灣總體IC產值就超過2.2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總銷售值達全球半導體市場22%、總IC市場26%。以全球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美國,坐二望一。 閱讀全文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

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綠色科技與環境--駱尚廉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9日

「綠色科技」以字義來說,有包含象徵自然環境的綠色,以及象徵繁榮發展的科技,因此綠色科技意即將科學發展與環境保護策略相結合,以謀求人類在地球的永續發展。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環境公害與健康--王根樹

【環境與人】環境公害與健康--王根樹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4日

即使政府相關部門努力控制環境污染,我國仍持續發生各種不同的環境污染事件,引發對於污染事件是否危害國人健康的疑慮。過去幾年來,影響範圍廣泛的新興污染物問題也不斷發生,特別是飲用水中檢測出塑化劑、壬基酚、殺蟲劑等議題,也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這些新興污染物被檢出濃度大多很低,因此對健康的潛在影響通常可被忽略,但其風險卻不能被忽視。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台灣今後生態保育方向與作為--汪靜明

【環境與人】台灣今後生態保育方向與作為--汪靜明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22日

台灣曾是美麗福爾摩沙的生態之島,而今面臨著失去美麗的挑戰。台灣曾是蝴蝶、蜜蜂等許多野生物的天堂,而今失去棲地及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危機。人們欣賞美麗的蝴蝶,是由毛蟲蛻變而來。蛻變的美麗內涵了什麼;而失去了美麗,又啟示了什麼? 生活在環境變遷中的人們,可以有哪些生態保育的因應調適與作為?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國際生態保育--劉小如

【環境與人】國際生態保育--劉小如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7日

人類生存仰賴生態系的健全運作,而生態保育的目標就是維持生態系的健全,以便能承受各種災難並從傷害中復元,由於生物多樣性是影響生態系穩定與生產力的基本元素,更是人類生存與福祉的基礎,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育是生態保育的基本環節。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由台灣的野生動物資源看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李玲玲

【環境與人】由台灣的野生動物資源看未來台灣環境之展望--李玲玲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5日

台灣雖然地狹人稠,但因氣候溫暖潮濕、地形起伏多變、棲地類型多樣,且位於動物南北遷徙的路徑上,加之有歐亞大陸及周邊島嶼的種原匯入,因此野生動物種類繁多。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大氣資源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大氣資源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10日

大氣層是地球表面上的空氣層。地球上自有人類以來,空氣似乎一直存在著,而且似乎也從無匱乏過,因而大部分的人幾乎沒有認真思考過地球大氣是寶貴的重要自然資源。大氣資源又稱為氣候資源。1940 年代,美國著名氣候學者H.E. Landsberg 曾發表“氣候是一種自然資源”,從此氣候資源的重要性日益為人重視。目前氣候資料正是許多經濟學者、社會學者、及資源分析家分析自然資源時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料,所以氣候(大氣)資源是一地區或國家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非生物環境之組成與變遷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非生物環境之組成與變遷綱要及展望--姜善鑫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8日

非生物環境是指所有影響地球上生物生存或發展的外在因子(或條件),這些所有的外在因子非常複雜,而且彼此又相互影響。若從宇宙看地球,地球的非生物環境是由大氣圈、岩石圈、和水圈三大部分組成。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能源--楊日昌

【環境與人】能源--楊日昌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3日

能源的核心議題,在可見的未來,就是節能減碳。沒有其他的議題比它重要。在未來三、四十年裡,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化節能減碳的成本為商機,帶動綠能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激烈競爭,從而達成綠能科技的持續創新和減碳成本的持續下降,一方面不斷降低人類經濟活動的能源密集度,一方面則不斷的形成綠能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有利條件。唯有在這種綠能產業動能日益增高,減碳成本障礙日益降低的狀況之下,才有可能完成節能減碳、控制暖化這個艱鉅的任務。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國土資源的管理與台灣環境的未來--張長義

【環境與人】國土資源的管理與台灣環境的未來--張長義

環境與人 2014年04月01日

國土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發展規劃的終極目標乃是「地盡其利」。人類的一切活動處處與土地相結合,生活與生產的來源莫不直接或間接取之於土地,但土地空間有限,如何以有限的土地養活多元化的台灣住民的需求,乃是台灣永續國土資源規劃利用的主要目的。 閱讀全文

「環境」是一種社會正義,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態度與選擇 【環境與人-專欄分享預告】

「環境」是一種社會正義,也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態度與選擇 【環境與人-專欄分享預告】

環境與人 2014年03月26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此次有幸與「環境與人」的編/著者群合作,在書籍再版正式出版前,邀集國內致力於環境研究的專家學者撰文,分享其歷年投入環境問題的想法,就其自身專業和對現今環境的觀察及感言與您分享。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二版 序 -- 於幼華

環境與人 2012年09月01日

當初版「環境與人」問世,十四年來個人其實每年都有為該書增添內容的念頭,直到三年前聖嚴法師圓了寂,自己重再細讀他所寫的序文,這才下定決心 閱讀全文

寫在《環境與人》初版之前-於幼華

環境與人 1996年03月01日

最早動念想編製本通識性的環境教育書籍,回想起來距今竟也有十餘年之久了。民國七十年初期,當時虞兆中校長為推動校園通識教育理念,以致有一日植物系的黃增泉老師曾找上我──他因銜命規劃一門環保通識課程,便要我這個搞環工的學弟一起來幫個忙。彼時,“Man and Environment”,甚至“Man and HisEnvironment”的英文語句似乎頗為暢行,所以未加思索下,我們很快就都同意用「人與環境」這樣個中譯名稱為起頭,來進行編寫相關教材的事。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初版序-聖嚴法師

環境與人 1995年07月04日

今天的人類,由於交通快速,資訊靈便,分別生活於全球五大洲的人,幾乎就像是貼鄰而住的隔壁同鄉,何況是同住於台灣地區的人呢?彼此之間,必須發揮相愛相助、共同關懷的理念。 閱讀全文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李永展:服貿爭議沒說的事──獨裁進化、全球化與永續議題

李永展 2014年04月09日

無論從未來的哪一個時間點回溯2014年春天在台灣所發生的一切,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忽視這一場由青年世代所發動的反黑箱服貿狂潮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然而這一場運動並非偶然迸發的即興演出,而是在各種因素累積下的歷史必然。儘管當下聚焦的面向例如台灣國內的憲政民主危機、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利弊,甚或過程中各種失焦的紛擾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國家體制的失能與失序,以及馬英九政府對中國過卑、對台灣過亢的荒謬態度。但若我們將此一爭議放在更大的時空脈絡來看,它所隱含但終將突顯的是:獨裁進化、全球化與永續議題。 閱讀全文

全球化下新城鄉危機之因應:跨域治理與社區營造

李永展 2013年06月26日

具有世界城市潛力的都市,首先面臨跨國城際競爭的壓力,為了求取跨國資本及內流投資,集結大量的開發建設、資源及投資機會;反之,不具有跨國發展機會的鄉鎮及非都市土地,則是更加與經濟發展脫節。在台灣接合全球經濟網絡之後,區域間的差距與都市極化現象更加惡化,這種地理空間上不均衡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台灣當前最嚴重的城鄉問題。 閱讀全文

馬祖博弈 一場偏離主題的公投

李永展 2012年07月21日

這一場以博弈為名的公民投票,其實反映的是離島對現況的不滿與未來的焦慮。特別是由於馬祖長期受限於天候與海象影響而產生的交通不確定性,使得這個議題輕易地被操作成解決馬祖交通-觀光-發展的直線解答。這個直線解答是財政困窘而急於求成的地方政府所走的險棋;是開發商切中居民心理的痛用來收買人心的誘餌;也是反對者在捍衛島嶼文化、生態和生活時必然背負的質疑。 閱讀全文

河川流域治理 當務之急

李永展 2011年12月10日

在後五都區域治理的研討會中,李永展將「河川流域治理」視為後五都時代下跨區域治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閱讀全文

國土永續如何成真?

李永展 2008年11月01日

2008年下半年接二連三的颱風造成了全台各地嚴重的風災水患,例如卡玫基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將各地橋樑、道路沖毀,並造成全台農業損失超過3億台幣,而辛樂克颱風則造成豐丘明隧道土石崩塌及廬山風景特定區飯店倒塌。這些風災水患造成的家破人亡慘劇,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呼籲應儘速檢討傳統的國土資源利用方式,並將永續發展理念納入國土計畫及城鄉規劃。 閱讀全文

時空壓縮下 消失或浮現的「地方」

李永展 2008年07月26日

7月4日兩岸直航開啟了台灣與大陸之間所謂的「兩岸一日生活圈」;另一方面,去年1月5日通車的高鐡早已悄悄啟動了台灣西部平原的「西岸一日生活圈」。「一日生活圈」一下子成為台灣真實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可能促成政治經濟及地理文化互動的空間革命,而不只是學術論述或虛構想像。不管是「兩岸一日生活圈」或「西岸一日生活圈」,都是因為快速的交通運輸系統及資通訊科技所致,然而,快速的人流、交通流及資訊流對國土發展及空間規劃的影響更需格外注意。 閱讀全文

抗暖化 都市規劃要扮演更積極角色

李永展 2007年12月08日

全球暖化議題迅速發燒,而此一問題的根源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對於全球暖化所起的關鍵性影響。國際能源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從1990年到2005年之間,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從5.73噸大幅增加為11.25噸,亞洲排名第1,全球排名18。而Nature期刊11月15日的報導指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高達4130萬噸,居全球第1,麥寮電廠(3240萬噸)則由第6名晉升為第5名,以國家總體而言,台灣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全球第13名。 閱讀全文


完整大小的圖檔: 7.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1.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7.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9.0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1.9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7.5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70.7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859.2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余紀忠


完整大小的圖檔: 1.8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3.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3.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7.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2.7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83.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50.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50.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50.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85.4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94.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22.2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79.2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37.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0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0.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8.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52.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8.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0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4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7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3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0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1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2.1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3.4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2.9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2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5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1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770.9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800.7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2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0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1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27.0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293.4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17.9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49.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1.1 M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759.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5.5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7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