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種樹造林的和興村經驗談

種樹造林的和興村經驗談

社論
敏督利颱風所引進豐沛西南氣流,集中的雨量形成七二洪災肆虐中南部各縣市,而重災區包括南投山地及台中谷關、東勢等地,正好也是五年前九二一地震的重災區。區內居民五年之內兩度三番遭到大自然的災害,家毀人亡,田土流失,橋斷路坍,土石橫流,誠然令人感到天地之不仁莫此為甚,不過,通案中卻有例外,同屬九二一重災區,同樣處於土石鬆軟的敏感地區,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卻在這一次的豪雨衝擊下屹立不搖,未傳災情。和興村倖免於難究竟有何祕訣?答案並非乞靈神蹟天祐,只是因為村民同心協力,認真執行植樹造林,三年有成,既保住家園,也凸顯了和興經驗的不凡意義...

故事必須從五年前的九二一地震談起。中寮鄉和興村正好就位於地震原爆點九份二山的後方,理所當然也就成為地震的重災區,不只村民死傷比率偏高,道路毀損、房屋倒塌、溪流阻塞、四周走山坍方,標準的滿目瘡痍劫後景象。在度過第一年的搶救復原之同時,村民也有了新的覺悟,認識到環繞該村滿山遍野的檳榔樹既是水土保持的元凶,更是震後地質鬆軟的隱憂,因此在時報文教基金會等社會公益力量的支持下,和興村民發起了全國僅見的「檳榔變綠林」砍樹造林活動,在得到造林撫育經費的支持以及林務單位和學者的指導下,從九十年開始全面展開造林活動。迄今總共種植了三十二萬棵樹木,並在小樹成林後,從今年六月開始有計畫的砍伐檳榔,製成碗盤等各種用品。結果這三十二萬棵樹不只發揮涵養水源的功能,在豪雨侵襲之時更發揮了緩衝雨水的作用。就這樣,和興村民種善因得善果,三年前的「檳榔變綠林」活動一步一腳印,終於保住了村民與震災後重建的家園倖免於再一次的劫難。

  總結「和興經驗」,除了再一次印證植樹造林對於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具有驚人的效益之外,其成敗的關鍵,更繫於民眾是否有這樣的覺悟認知,以及是否願意付諸實現。可以想見,「檳榔變綠林」活動,如果是由政府單位發起,透過行政體系逐級攤派責任額,其效果與意義和由民眾自覺自發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倡導活動固屬不易,要如何推動貫徹才是關鍵。就此,「和興經驗」剛好也有可值參採之處,包括村民願意配合把自己林地上較具經濟價值的檳榔樹砍除,改種基本上經濟效益不彰只能領取有限造林撫育費用的林木;也包括願意聯合捐出六公頃地闢建河濱生態公園,進而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生態復育、研發檳榔製品,推廣有機餐飲。三年下來,不只周遭景觀由幾近清一色的檳榔林過渡到檳榔、樹木間雜林,整個村裡的形貌也有重大變化,生態景觀吸引人潮,生機飲食吸引食客,檳榔製品蔚為特色,整個和興村並未因經濟作物檳榔樹的砍除而沒落,反而因為擁有河濱生態公園及具特色的生機飲食而顯得生機蓬勃。

  當然,把「和興經驗」無限上綱,甚至展開造神活動,並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做法。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面對近年來一再出現的風災雨災土石肆虐,政府的確應該有一套國土規劃的新思維,政府與民眾也有必要學習尊重大地倫理。實際政策的執行上,更必須切實禁絕濫墾濫伐,從根解決山坡地超限利用的問題;對於經專家判定不適合居住開墾的脆弱敏感地區,更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封山遷村、退土還林的計畫。不過這些宏觀的政策,不只變數綦多,而且曠日廢時,但是災難不會等人,今年才要正式進入颱風季,天曉得還會不會再出現類似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屆時恐怕所有的劫難還要再重演一遍。

  因此,「和興經驗」另一個更具啟發意義之處,即在於它代表著某種意義的自力救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適度結合社會資源,須從自己家園的水土保持做起,而不是坐等政府撥款救援,或只能陷於輪迴式的茫然無助。正在上演的「明天過後」,既虛擬又寫實的預示了人類因為過度破壞自然生態,產生地球溫室效應,最後地球村的每一個子民都無法倖免於大自然的反撲。而只能流於倉皇逃難與一臉的無辜。中寮鄉和興村的淳樸村民,四年前不可能看過「明天過後」這部電影,但是大地震使他們嚴肅思考明天過後該當如何。他們勇敢走出嘗試的一步,期盼和興村的這一步,帶給國人啟發,也帶來希望!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