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與生計 政府的兩難 人民的不信任 排斥相關措施 才是最大危機
王超群 — 2004年11月15日
原住民集結立法院前抗議,再度將國土復育和原住民生計的兩難情境搬上檯面。表面上,這是一場抗爭活動,實際上,人民不信任政府,特別是山區原住民根本不能理解、也排斥政府相關措施,才是抗爭背後透露的最大危機...
面對災區原住民日漸積蘊的怨氣,切不可視為「作秀」等閒視之。推動國土復育過程應充分與當地住民溝通,規畫完整配套,才能順利推展已建立社會共識的國土復育計畫。
總綰國土復育大計的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指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中有「原住民權益專章」,就是希望創造國土復育和原住民權益保障的雙贏局面。但僅口頭宣示仍無法化解原住民同胞的疑慮。
原民會主委陳建年強調,將部落定義嚴格限為廿戶或卅戶,藉此作為是否補助闢建聯外道路的準據。但此說也不符合原住民生活現實;泰雅族向來散居山區,與東海岸阿美族的村落型態不同,並不能相提並論。要以齊一的做法規範各族異於平地民眾的原住民生活現貌,遭到阻力也不意外。
游揆日前在接見立法院永續會和環保團體代表時定調,要求經建會在地質法、海岸法和國土規劃法等國土三法外,另訂國土復育特別條例,目的是療癒飽受摧殘的土地,未來經勘查確定後,一定海拔以上的高山將禁止開發(包括農墾或居住)。
經過這次抗爭,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妥適溝通說明,完善配套措施,明白告知住在山上的原住民同胞日子怎麼過下去,政府期待達到的國土休養生息,將無法達成。目前條例草案尚在研擬中,各方仍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必須讓不原住民充分了解,重建政府與住民之間的互信基礎,國土復育條例才有可能獲得原住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