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再來 國土還能承受嗎?
林倖妃 — 2007年03月07日
九二一大地震後,接連的桃芝、納莉到敏督利颱風引爆七二水災,被形容為大地反撲。在民間團體的催生下而有國土復育計畫,但才短短兩年,生聚教訓已被拋諸腦後,中橫谷關到德基便道搶通計畫,無異是狠打當時主政者一個大耳光。
回顧七二水災後,從北到南國土殘破的情景,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 (方方土)宣布,「人定不能勝天」,中橫上谷關到德基路段停止修護。一連串的天災,讓我們不得不在大自然面前屈膝。但兩年即政策大轉彎,不但重提蘇花高,連中橫谷關到德基路段「搶修便道」計畫都出爐,充分顯示民進黨政府政策的多變性格。
中橫該不該修「搶通便道」,甚至修建新道?從屢次天災對土地、人民造成的巨大創痛,任何人應該都可了解,這是攸關國土規劃以及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台灣的問題。
短短廿七公里的谷關到德基路段便道要花七億元、加上每年維修費兩億元,去支撐每年八千萬的農業產值。更重要的是,未來會付出的社會成本。過去幾年,政府不斷提出「永續發展」,但到現在為止,相當諷刺的是只看到「永續工程」;中橫便道搶通,接下來就是水土保持工程上山,看不到自然永續、土地永續。甚至採「災難式觀光法」發展觀光,賺到了錢,卻失去了環境與生態。
這就是我們要的台灣嗎?當下次天災來時,台灣到底還有多少承載力能負荷損失和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