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環署整併多單位改環資部 環團憂角色混亂

環署整併多單位改環資部 環團憂角色混亂

台灣立報
立院日前通過政府組織再造四法,其中環保署確定改為環境資源部,納入林務局、水利署、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環署認為未來可望「環境保育一條鞭」;環保團體對初步整併方向給予肯定,同時也擔心整併後原有部會思維產生衝突,環資部角色定位難。

盼跳脫開發心態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整併後將自然資源經營、管理與環保業務整合是好事。他分析,水利署原隸屬經濟部,使得規劃水資源政策時必須偏向開發新水源給工業用水,未來若能轉型為水資源保育,調配與供應管理角色,可望跳脫開發現象。

李根政肯定國家公園管理處和林務局都納入,「國家公園從營建署離開,將會更確定以保育為主。」不過林務局部分目標與國家公園管理處重覆,恐有重覆施作工程的問題;李根政擔心林務局未來在林業經營的思維無法改變。

「不是不能發展林業,但要清楚區分保育跟經濟林地。」李根政指出,若林務局不重新分類,維持經濟林地現狀,將無法達保育之效。他以88風災為例,發生災害地區海拔普遍不高,土地使用分類也不是林地而是農牧地,山區土地需要重新規劃,才可能做到保育。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期望保育部門整合後能落實環境資源調查基礎工作,希望跟土地利用資訊系統結合,使未來開發行為有所依循。

潘翰聲表示,環境問題出在國土規劃不當,雖自然保育類部門被納入環資部,但經濟部或交通部仍會提出破壞環境的開發案,確知何處為敏感地帶避免開發,將是環境保護的第一步。

期待資訊透明化

但要進一步維持環境永續,潘翰聲建議需靠經建會或未來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做協調,在確立發展方向時,必須建立資訊公開透明與民間參與管道,透過對話溝通,排除不必要的建設,避免像蘇花高等例子。

前環評委員詹順貴強調,整併前,一定要有完善的《國土計劃法》,讓國土計劃引導及約束未來發展走向。但現在的《國土計劃法》草案容許開發案做個案變更,必須大幅修正。

詹順貴也擔心環署變為環資部後可能面臨角色衝突。他說明,環署過去主掌監督,透過環評機制管控開發,但環評制度從美國引進後產生質變,不再只是提供評估,而是審查角色,他質疑:「現在納入很多過去是開發的業務,如下水道、林務局,未來若有主導開發時,是否變成自己審自己?」

據聞環署有意將現有環評審查中的否決權移除,詹順貴說,這將使環保署不會成為開發案的攻擊矛頭,也可避免整併後的角色混亂;但他憂心「制度學半套」,開發案的資訊仍然不夠公開、司法救濟途徑也不夠完整,貿然移除否決權有危險。詹順貴主張,環資部的角色定位應與民眾及保育團體溝通,避免整併後產生問題。

引用來源:台灣立報
分類: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