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部轉型有陣痛期 要連腦袋一起換
環境資訊中心 — 2011年01月29日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過去我們最詬病政府的是,環境保育業務分散在各個部門,現欲整合,看起來是個很好的政策,但政府除組織再造外,更重要的是「思想再造」。
不管組織怎麼變動,當主管或公務員體系沒有把環境、保育理念放進思維裡,所有的行政作為都會變成錯誤,比如說經建會於1月25日通過台電第七輸電計畫,將投入2300億的經費,但政府單位僅用既有的思維思考,完全沒有接納公民參與,未了解台灣的用電需求是否真的如台電所說,政府在施政的過程中,如果仍是舊官僚思維、為財團找水找電,即使有環境資源部,其影響力還是在經濟部、經建會或是未來其他主管經濟的單位之下。
另外,除了政府改造,配套措施是環境影響評估作法也須改造,以避免政治力持續干預環評機制。
綠黨發言人、前投信基金經理人潘翰聲:環境資源部整合職權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改造,過去曾開過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決議所有政府官員須上一定時數的永續發展教育,但後來完全沒有做,結果這批官員下台,又換了新的一批上台,便不了了之。
國家發展方向該如何走是重要的,未來有環境資源部,但經濟部、交通部這些大開發、大破壞的部會仍存在,且不可能消失,所以需要一個行政院層級的機制作協調,幾十年前經建會的功能是很強的,所有大的開發案都要送經建會,經建會也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權衡,在組織再造後,經建會被提升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意味著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建設。
雖然名字是改了,但思想有沒有改是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未來開發單位必須有環境思維,國家發展委員會從源頭把關,把一些不必要的建設排除掉,不要把論辯的戰場全部拖到後端的環評程序。
而且,在國家發展委員會應能有充分民眾參與、資訊公開。
另外,所有的環境保護事務,最終還是要落在土地利用的把關上面。所以國土計畫法不應放在內政部層級,而是放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從國土規劃就開始作永續發展的思考。
蔡嘉陽:人們常常講「環境有問題」,其實環境沒問題,都是人的腦袋有問題,我認為官僚系統必須經過思想改造,以瞭解台灣土地的生命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