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災變通訊計畫 還躺在行政院

災變通訊計畫 還躺在行政院

中國時報

東日本大地震,全球目睹了海嘯如何侵襲日本沿海的慘痛畫面,也看見日本政府在災害發生前後的疏散與應變機制。長期關注災防體系的國民黨立委李鴻鈞昨天 表示,日本在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置「緊急防救災通訊系統」,能在第一時間監控災區情況,政府並據此作出即時反應;相對於台灣的現況,不僅建置尚未完 成,也缺乏單一專責災防單位,無法有效整合救災資源。

李鴻鈞說,台灣也有計畫建置類似日本的災變通訊系統,稱作「雲端計畫」,但該計畫自三年前送進行政院至今,還處於委外規畫階段,連預算、人力配置等都沒譜,若全部建置完成,恐怕要等到民國一 ○五年,「進度實在太慢了!」
李鴻鈞強調,資訊傳遞太慢,不僅民眾無法即時接收訊息,就連相關政府單位也無法掌握救災要點與主要災區。莫拉克風災時,小林慘遭滅村命運,政府第二天才發現,根本不可能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死傷才會如此慘重。

李鴻鈞說,日本的作法,可藉由衛星、無線通訊系統發出訊息,透過媒體與手機簡訊告知民眾預警與疏散訊息,將死傷人數降至最低。

李鴻鈞也提到,國內中央災防單位並非單一專責單位,沒有專職人力、預算、訓練的情況下,即便國軍配合救災,但平時沒有相關災防訓練,根本無法進行專業救 災。雖然國內設有國家防災研究中心,但該單位被規畫在國科會之下,一年僅兩億元的經費,一百人負責研究,但往往研究結果只是學術探討,既無法變成為內政部 營建署改變建築法規的修法建議,也無法成為交通部規畫橋梁道路的既定政策;研究單位不僅無法與執行單位有良好連結,一個一百人的小單位,更無法承擔國家級 的災防需求。

李鴻鈞強調,政府單位最愛在某種災害發生時,臨時成立各種地震或海嘯中心,或把國安層級的救災單位擺放在部會底下,不僅無法指揮跨部會,更無法有效整合國 家救災資源。他期待政府能藉由日本這次慘痛經驗,從中學習日本救災作法與相關制度,重新思考國內從人員訓練到災防演習的方向。

引用來源:中時電子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