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談台灣產業轉型與發展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談台灣產業轉型與發展

林孟汝
未來台灣最有利基的產業,還是在雲端。他舉例說,台灣在醫療雲有絕佳的優勢,台灣是全世界少有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有1300萬人強制投保,目前每個人都已累積13年的電子資料檔案,這個資料庫是做醫療雲最好的背景,沒有這個資料庫,不可能做遠距照護及藥物影響評估。

朱敬一談創新 讓IP變IPO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一(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9日電)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美國矽谷裡有很多創新平台,非常容易從IP(智財)變到IPO(股票公開發行);怎麼讓台灣好的IP走向IPO,就是創新導向。

台灣過去是效率導向型經濟,以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優勢,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在全球化浪潮下,面臨低成本國家急起直追,經濟勢必得轉型。

朱敬一說,矽谷有很多平台,這些平台可以讓很多創新的概念變成賺錢的產業。

例如,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當地有一家生技製藥公司Biocom,這家公司把當地70至80個生技相關的小廠都拉來作會員,每個會員每年繳會員費2、3萬美金,Biocom公司拿到會員費後,就用來辦研討會。

假設,某公司有一個先進的觀念(idea),Biocom公司就幫忙發函給其他會員來參加研討會,會中除了分享新觀念、幫助其他會員修正方向,讓會員們可以得到很多回饋,甚至會員們繼續朝這新觀念開發,彼此成為夥伴(Partner),後來可能有律師、會計師、技術人員、臨床實驗的醫生等參與,最後將IP變成IPO。

朱敬一表示,台灣的科學園區到目前為止,都是比較傾向效率導向,像單一窗口、區內設銀行、水電等設備,所有的事情都以廠商的便利、成本降低為考量,但方便絕對不是創新;台灣的科學園區要從效率變到創新,需要建立類似美國矽谷那樣的平台。

幾個月前,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拜訪國科會,他就建議園區公會的產業服務可以朝美國矽谷的方向走;國科會內部也有非常熟悉矽谷創新經驗的人,協助園區朝創新轉型,必要時可以借重矽谷的經驗。

朱敬一說,國科會有一些往這個方向的規畫,讓台灣好的IP能走向IPO,但需要花時間,要慢慢來。

 

朱敬一:韓國未必比台灣強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二(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9日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敬一表示,台灣應該往創新的路線走,未必要跟隨韓國成熟的ICT(資通訊)產業的路線,「台灣不必然會落後韓國」。

一向是台灣競爭對手的南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進行改革,每人GDP(國內生產毛額)在2004年追過台灣,2010年正式超過2萬美元。同時,台韓出口差距逐步擴大,而三星、LG的崛起,讓台灣產業面臨壓力。

朱敬一引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觀點說,「目標很清楚的事情,需要兵團作戰;目標不很清楚的事,要敏銳的切入」。例如「雲端」,就屬於後者。 他表示,韓國的優點在於它是個集結非常銳利的兵團,他們的政府也是傾全力幫助;但台灣不是這樣,台灣從來就不是銳利的兵團,台灣的好處是很敏銳,對商機的反應很快。 另外,曾擔任新加坡產業發展顧問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佑曾,也不是很認同韓國的發展模式。

朱敬一解釋,現在的韓國有點像是20年前的日本,產業發展很強,每個領域都整合的非常好,就像20年前的日本,不管是資訊電子產業Sony(新力)、Sharp(夏普),或是汽車工業Toyota(豐田)、Nissan(日產)各方面都非常強,但都是已經成熟的技術產業,沒有原創性。

王佑曾認為,學習成熟技術再加以改造(acquire and improve),這樣雖很容易成功,但會使未來經濟發展停滯。建議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效法國土小但GDP排名全球前10的瑞士,具有多樣且國際性的產業,而且創新力量十足。

朱敬一認為,台積電下一個世代製程集合記憶、邏輯合在一起的3D堆疊技術,不見得會打輸三星,台積電是有可能戰勝的。

另外,未來台灣最有利基的產業,還是在雲端。他舉例說,台灣在醫療雲有絕佳的優勢,台灣是全世界少有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有1300萬人強制投保,目前每個人都已累積13年的電子資料檔案,這個資料庫是做醫療雲最好的背景,沒有這個資料庫,不可能做遠距照護及藥物影響評估。

如果台灣能夠將醫療雲這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做好的話,將來可以把這個模式賣給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地區。這是因為台灣在ICT科技上有優勢,將ICT優勢結合醫療,就是醫療雲,結合農產品履歷,就是農產品履歷雲,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潛在利基。

消除產研落差 2個月內有譜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三(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9日電)為解決國內學研與產業界需求落差問題,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已聯合經濟部、產業界組成專案小組,最快在 2個月內把產學銜接機制做好。

朱敬一說,ICT(資通訊)產業要維持競爭力,就要不斷創新研發,像台積電每年投入約40至50億美元研發經費,台灣學術界能給的幫助反而不多。

朱敬一以美國一家SRC(Semiconductor ResearchCorporation)機構為例,只要是半導體方面有一些共同研究的題材,這些半導體公司會先集資,集資後與學校談合作,例如史丹福大學的電機系就不是象牙塔的研究,而是和產業相關。

朱敬一舉另一個例子,法藍瓷的創辦人陳立恆曾為了要在瓷器上燒出特殊顏色,經過多次的嚐試與努力,花費很多金錢、時間;後來有一位台大教授就說,其實不必這麼繞路,只要控制環境、空氣、溫度、材料等,就可以燒出陳立恆想要的顏色。

朱敬一表示,台灣現在沒有一個機制,把傳統的象牙塔的研究跟產業銜接起來,將來這種銜接很重要,如果銜接得好的話,學研和產業就不會有斷層,學校教出來的人畢業後也自然進到產業。

為了做好產學間的銜接,國科會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台積電的執行副總蔣尚義、經濟部次長杜紫軍等人,希望在1、2個月內,或至少在年底前,把產學間的銜接機制做好。

朱敬一表示,銜接機制的概念主要有 2個;一是成立「大聯盟」,由學術界協助整個產業,突破前端的技術,例如半導體未來的3D堆疊技術,就是台積電、聯電需要的東西。

另一個概念就是「小聯盟」,主要是針對已有的技術做改善與推廣,例如精密機械產業技術的再升級,或是法藍瓷要某些色彩、溫度的突破,也就是升級精密機械、本土有關的產業。

朱敬一指出,現在大、小聯盟的計畫都在統一規畫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支持這計畫,大概還需要 1、 2個月的時間建立機制,把象牙塔的研究跟產業真正的需要結合起來。

籌設種子基金 朱:支援創新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四(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張均懋台北29日電)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力在創新導向,為支援產業創新,國科會將創設規模約新台幣2、3億元的「種子基金」。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首度揭露這個鼓勵創新的計畫。他表示,種子基金(Seedfund)的籌設正在進行中,趨向成熟階段,等基金辦法出來後就照制度走。

台灣過去是效率導向型經濟,利用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優勢,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臨大陸、東南亞等更低成本國家急起直追,經濟勢必得轉型。

朱敬一表示,國科會正努力推動產業朝創新轉型,建立產學銜接機制,進一步將好的IP(智財)導向IPO(股票公開發行)。

但是,對產業來說,好的IP在萌芽時,觀念一定比較模糊,前景也看不太到,離產業更有段距離,以致創投業的資金唯恐風險太大,躊躇不前。

朱敬一指出,如果有100個IP的案子,也許政府就該投資部分資金,每個案子投個新台幣幾百萬元,靠國家的力量消除IP導入產業開始時的風險;也許每個案子的風險都很高,但在大數法則下, 100個案子加起來報酬平均數可能還是正的。

為了免除外界對種子基金有圖利他人的疑慮,朱敬一說,「我要想辦法去設計(design)一個機制,讓國家不是在圖利特定人,而是有一個評選的機制,讓種子基金的錢能夠出得去,把一些好的IP慢慢往產業去拉,這事情對國家是有利的,要去做。」

朱敬一接著說,台灣現在公務體系中常有一個心態,很怕被指涉圖利他人,他對此相當不能認同。

他舉一個假設的例子說,如果政府從國外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請回來,請他從 100個資通訊計畫中篩選好的案子作投資,由於張忠謀的薪水很高,沒有公司付得起,就讓張忠謀在每個挑選的案子中參與技術(乾)股。

朱敬一表示,國內常有一個古怪的圖利觀念,認為張忠謀挑選的案子如果賺了錢,張忠謀不就成了億萬富翁;假如賠了錢,張忠謀當初沒出錢,他沒有損失啊,國內會認為這樣不公平,「這樣就是圖利張忠謀!」,朱敬一完全不能同意這個說法。

朱敬一認為,張忠謀回台灣幫政府挑選案子,他放棄了可能在美國、新加坡或荷蘭等地高所得的機會成本,這就是他的損失。但國內卻認為不管賺錢與否,只要張忠謀沒有出資,就有圖利的嫌疑。

「台灣現在如果還繼續有這種觀念,符合一定要出錢的定義才叫不圖利的話,那全世界找遍了,都找不到人來幫忙」,朱敬一感慨地說。

朱敬一估計,將來種子基金成立後,也許投了100個案子,5年後只有7、8個案子成功,即便如此,「這樣就偷笑了」。

 

7大科技議題 朱:形成政策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五(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29日電)國科會年底前將舉辦年度全國科技會議,主委朱敬一表示,已擬定 7大討論議題,會後將做成結論,並可望列入科技白皮書,影響未來 4年的科技政策。

朱敬一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首度披露全國科技會議要研討的 7大議題,分別包括:維繫台灣的學術地位、解決資通訊產業困境、維繫台灣的永續發展、政府組織再造後大型計畫如何推動、學研與產業如何銜接、人才斷層、智慧財產權布局。

朱敬一表示,這 7大議題是他與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商量後所制定,未來或許會再增加1、2個題目,這 7個議題也已向總統報告過了。

此外,這 7大科技議題將分別由 7位人士進行 1小時的專題演講(Keynote Speech),包括翁啟惠主講台灣學術地位所受到的挑戰,胡正明(中研院士,曾任台積電技術長)主講台灣資通訊產業所受到的挑戰;劉兆漢(中研院士,曾任中研院副院長)主講維繫台灣永續發展議題。

關於行政院組改後,原由各部會執行的國家計畫如何推動,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主講;另由王佑曾(中研院士)主講學術界與產業界銜接議題。科技人才斷層問題由政務委員管中閔主講,朱敬一本人主講智財權如何布局議題。

根據科學技術基本法第10條規定,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每 4年由行政院召開。朱敬一說,以往很多會議都是大拜拜的形式,會議的議題很發散,會中也沒有好好討論,結果匆匆忙忙湊出結論形成政策後,反而在日後成為束縛。

朱敬一表示,對於大拜拜形式的會議,即使是國科會本身主辦,他也沒興趣參加。他認為既然要開會,就開個有意義的會,因此他將年底即將舉行的全國科技會議改變了方式,希望制訂出真正有意義的科技政策。

 

勇於突破 朱敬一引進新思維

─專訪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之六(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9日電)29歲就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43歲「超年輕」入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敬一在舊制度內,正全力揮灑新思維。

雖說將官不分兵科,以財經專才背景出任國科會主委的朱敬一,講求效率、聰慧過人,直言敢衝,與深恐圖利他人,處事顯得被動、保守的公務人員有很大差別。

日前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高閬仙投書媒體指出,國科會繼廢止論文歸類計分(RPI)後,針對科研經費核銷做出變革,國科會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如此重大的改變,朱敬一表現值得肯定。

這僅是朱敬一在上任短短5個月內,面對外界質疑教授報銷經費、中科二林園區搶水爭議、台灣科技人才斷層等問題,憑藉熱情及真誠,繳出亮眼成績單中的一部分。

朱敬一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取經濟學博士,專長為人口經濟學、法律經濟學。自美返國後在台灣大學經濟系任教,後被延聘到中研院,受到時任中研院長李遠哲賞識,出任最年輕的副院長。

勇於突破傳統公務體系窠臼的朱敬一表明,不喜歡參加類似大拜拜的會議,他說,「不好玩」,敬謝不敏。

過去的全國科技會議,部分沒有經過充分討論的結論變成政策,日後反而形成束縛,所以今年12月的全國科技會議,朱敬一改變形式,改由主講人就7個議題主講。

另外,為解決台灣產研落差與創新不足問題,朱敬一勇於突破公務體系深怕「圖利他人」的心態,籌設鼓勵創新的「種子基金」,並整合經濟部、國科會、產業界資源,建置大聯盟、小聯盟的技轉平台。

一向被稱為「硬機關」的國科會,在朱敬一的帶領下有了新風貌,領各部會風氣之先,建立理性互動典範,不僅學術界「有感」,也讓人對已沈寂數年的台灣產業界發展有了新的期待。

引用來源:中央社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