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經濟日報
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在蘋果告三星專利戰勝出之際,台灣智慧手機領導品牌宏達電業績卻連連衰退,影響台灣整體出口表現,引發全國關注。政府高層也呼籲支持國貨,並請相關研究機構予以協助。宏達電是足以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新興產品與蘋果、三星相抗衡的台灣品牌廠之一,宏達電的興衰的確對台灣產業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在此同時,鑑於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若以規模來看,宏達電以及許多正致力於國際品牌拓展的台灣企業,已非屬定義內的中小企業範疇,但觀察其發展,事實上仍須政府給予支援。究竟政府政策應支持大企業,或者是該全力輔導中小企業,各界看法並不一致。
不可否認,過去數十年台灣經濟奇蹟的主力來自於征戰全球貿易市場、發揮彈性與效率的中小企業;但近年來已有許多企業躍過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考驗,演化為大型化或集團化的組織,並朝向國際化企業發展,在營運範疇與規模上,已呈現出與過去中小企業截然不同的面貌。根據統計,台灣前250大的集團企業,不論就其資產規模、營收總額、營運範疇,或者提供的就業人口,在這30年間都有不斷成長之趨勢,而這也與全球各國產業經濟的發展模式相符。這樣的大型化趨勢也顯示大型集團對國內整體產業與經濟的影響愈來愈顯著。
因此,我們此時所面對的問題應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競爭國際化的挑戰日趨嚴峻,尤其市場不斷朝大型化式的企業競爭,台灣下一波產業的發展,是要維持中小企業的螞蟻雄兵模式、或是也需要數個由大型旗艦企業所構成的產業鏈來領航?而台灣產業經濟需要那一類型的大型企業?需要變多大才有實力面對國際競爭?
持平而言,較之於國際大型企業,國內企業是小巫見大巫。以品牌公司而言,根據Fortune 500資料,韓國三星2011年營業額約1,338億美元,排名全球22;個人電腦領導公司惠普為1,260億美元,排名28。我國的宏碁電腦約200億美元,排名僅487,宏達電及華碩之規模都不到500大。
由此可以瞭解,台灣的大型企業規模比中小型企業雖然不小,但與全球的大型企業競爭,絕對是一場艱鉅的任務。雖說市場競爭企業須莊敬自強,但許多國家都運用各種政策資源協助其領導型企業向上提升。因此,在產業政策上應如何輔導、協助、鼓勵國內大型企業發展,才得以讓大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面向。
哈佛大學企業史學者錢德勒教授(Chandler, A.)曾指出,產業經濟發展的背後,不僅只是來自市場機制那雙看不見的手,也有來自於大型企業管理階層有效的資源分配。因此,除了思考如何協助較大型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之外,也應引導其往領導型企業發展,透過其領航及帶動台灣產業經濟及中小企業與時俱進,而非在享有許多優惠後與台灣產業的連結愈來愈遠,這也是產業政策需要考量的議題。
綜言之,台灣產業發展已到了關鍵時刻,應借鏡國際間標竿政府及國際企業策略思考方式與發展軌跡,從中掌握台灣廠商比較優勢所在,以協助台灣領導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也須配合周邊互補性產業與中小企業的培育,以促動台灣產業經濟的再一次成長。

台灣產業經濟的再一次成長。

引用來源:經濟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