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重新審視農村空間規畫的幾個重要觀點

重新審視農村空間規畫的幾個重要觀點

林盛豐
台灣的農村,正在錯誤的發展論述下,步向毀滅。以往台灣的主要資源灌注在城市地區,因為經濟發展以城市為基地。

一、農村是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有識之士必須凝視與關注的空間

台灣的農村,正在錯誤的發展論述下,步向毀滅。以往台灣的主要資源灌注在城市地區,因為經濟發展以城市為基地。所有的專業經驗,集中於所謂的開發或發展,其終極意象是高速公路、科學園區、摩天大樓等等。農村則被視為落後地區。農村代表人口外流、嚴重失業、人口老化、缺乏建設等等。許多農業縣的首長,其主要施政思維是希望複製都市的開發模式,最典型的思維就是認為道路建設是開發之母,最希望的就是能在其轄區擴大都市計劃,炒高土地價格,但對農村的其他發展模式,則嚴重缺乏想像力。

台灣的國土由生態保育區、農村發展區與都市發展區等三種分區構成,缺一不可。但是我們過去的思維是將農村發展為城市,將生態保育區發展為農業區,因為我們過去除了開發思維之外,別無其他。這一錯誤的思維,極為普遍,若不能即時反思,將徹底毀滅台灣這一美麗之島。

經過快速而粗暴的開發期之後,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對盲目開發的反思:永續發展、生態保育、慢活等價值觀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但我們對經營農村可能的形式實在缺乏經驗、缺乏想像。雖然我們過去數十年在農村地區以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創造了一些成功的發展案例,但是我們需要對農村有更大的視野、更多的案例研究、更完整的論述。

農村不是都市開發的預備用地,更不是容納各種都市鄰避設施的垃圾桶。農村區域有其自主性、神聖性,農村是一個健全國家的國土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二、進行農村規劃應強調的幾個重要觀點

農村的本質與空間,具有其深刻的邏輯,與城市截然不同。我們應重新審視農村空間規畫的前提,核心價值與策略。為了建立農村的空間主體性,規畫者進行農村規劃時應強調以下幾個重要觀點:

1.建立農村空間的主體性

我們一向重都市輕農村。長期以來,我們視農村為都市的邊緣,都市鄰避設施的收容所。此一偏差需徹底修正。台灣的國土是由都市發展區,農業發展區與自然保育區所構成。農業發展區是其中極重要的一環。

農村應發展其主體性。農村有其國土永續,多元生態,地域文化,農業生產,生態調節等積極性的功能。農村是都市無法永續,日趨毀滅的救治之道,而不是都市的垃圾筒。我們應以農村為基礎,推動永續農業政策。其政策必須觀照的面向,應涵蓋國土保育保安,防災,水資源,糧食安全,與就業等課題。都市發展區,農業發展區與自然保育區相互依存,台灣的發展方得永續。

2.生態基礎的重要性與細膩的生態基礎調查

每一個歷史悠久的地理區,其人類的生活,產業活動,文化發展都與其生態體系形成盤根錯結的共生關係。尤其是傳統的農耕漁牧產業。這些傳統產業,必須依附於地理區中的氣候植栽水土等自然條件而發展。草率改變任何一個部份,都可能發生嚴重的後果。農村雖然不等於大自然,但農村環境仍提供了豐富的生物棲息地。農村的生物多樣性遠超過都市地區。各地區的原生動植物與當地的農耕文化形成了共生的關係。農村因為土地使用強度低,留給自然生態許多發展的空間。換言之,農村有許多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例子,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保護。

德國的農村規畫,透過細膩的基礎調查,針對小面積的土地,根據其必要性劃設生物保護區(biotope)。大至一條溪流的集水區,小至一個水塘,只要有清楚明確的生態功能。都有可能被劃biotope。因為有清楚的研究資料,例如,在某個biotope,某種鳥類在特定季節會產卵。地方政府便與農民簽訂合約,於這段時間停止某些活動以免干擾這些鳥類的產卵及孵卵活動。這類由地方政府進行的極細膩土地使用經營管理,其實是德國鄉村景觀,生態能永續發展的關鍵。這些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歐盟大力推動生態地理區(Bioregion)的概念做為區域空間規畫的核心理念。生態地理區的操作,包括下列重點:
• 大小足夠到可以維護生物群落、棲地及生物系統的整體考量
• 地方文化特色及生活場所的指認
• 動態且相互影響的土地使用組成
• 結合自然生態系統及人文社經系統的架構
• 政府、社區、等公私權益關係部門,共同協調討論:區域界定、公私有土地使用的規劃及未來發展構想與維護管理等,以確保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滿足人類需求。
台灣的農村規劃,應積極引入生態地理區的概念。

3.農村文化之美:農業的發展,幾乎等同於人類的文明史

稻米的耕作,有幾千年的歷史。形成了稻作文化,處處值得深究,值得學習。農村有許多依循節氣與農作節奏產生的禮俗節慶,以及器物,美食等,均可展現一個地區的文化之美。

稻米的耕作的技術,順天應時的智慧,對作物的種植知識,這些知識,經過數千年的累積,形成了小農文化,稻作文化。此一文化之內容,及其代表之生活形態,值得吾人細心審視。稻作文化衍生出米食文化。優質的米飯,糕點,酒類,美食不勝枚舉。稻作文化因應節氣,耕作的時序以及民俗信仰,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祭典節慶。這些節慶隱含了順天應人的價值觀,也豐富了農村生活的內容。應視為珍貴的文化資產予以保護振興。
台灣不同族群如閔,客,原住民的農村社區,各有其文化特色。這些社區形成各有特色的農村環境與耕作型態,其生活禮俗,節慶,更是形成農村文化特色的要素。

4.地景的神聖性,農村的空間感與空間美學的重要性

農村的空間規畫,應以稻作文化或農耕文化為基礎。農村的空間是為農業的永續經營而存在。農業的基礎設施,尤其是灌溉水路,宛如農村的命脈,歷史悠久,與農村的空間紋理與生活方式融合為一。長期的定居,耕作,生活,與農村的地理條件與生態基底形成了豐富的空間紋理與和諧的秩序,形成了農村的地點感與空間美學。

人類的農耕活動,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大自然形成一個永續合諧的關係。農村提供我們一個理解大地,人與水的關係的大架構。大地以山岳,森林,河川,耕地等地理景觀,呈現其壯闊之美。這種準宗教經驗,昇華了我們的心靈,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5.農村是心靈故鄉

農村地區因為發展節奏遠較都市為慢,提供地區居民一種穩定恆常的心靈寄託。農村的景觀、人情與生活情境是一切人文情感的孕育場所。梯田,水田,水圳,埤塘,防風林,農舍,果園,菜圃,花田,荷田,瓜架,這些典型的農村生活景觀,所呈現出的農村之美與寧靜平和,是都市繁忙生活的慰藉,是大家的心靈故鄉。農村因為變遷速度較慢,常能保存許多古蹟。這些古蹟與農村地景,是提供大家理解一個地區歷史發展脈絡最好的途徑。

6.農村的發展定位:農業為主,觀光為輔

為了振興農村經濟,休閒農業及農村觀光是農村發展的重要策略。但農村的空間規畫,若過份注重「景點」的塑造,而忽略了觀光部門和農業與文化部門的有機連結,觀光會變成凌駕於農業之上的首要產業。這種政策,不但間接鼓勵了離農轉商以及輕農重商的投機心理,甚至嚴重威脅農村原有的人文情感。

農村的發展必須要以有機農業為主,兼顧生態的復育。重建農村勞動者對土地與生態的感情,才有機會厚植農村的人文基礎。一旦農村的觀光產業與以農業為主的日常生活脫節,就會轉變成投機、掠奪資源與唯利是圖的資源爭奪戰。休閒與生態旅遊可以是農村重要的補貼性收入,但卻不可以是主要收入來源。(註:節錄自彭明輝先生所撰《農業、農村與文化》一文)

7.有秩序的土地使用與適合當地氣候的營建方式與農宅形式

台灣農村土地使用管制鬆散,以及住宅,農舍的建築材料,形式,工法的都市化與庸俗化是農村景觀崩壞的主要原因。

如何強化農村土地使用管制,強化農地農用,以及鼓勵在地建材,鼓勵符合永續發展,適合當地氣候的營建方式與農宅形式是刻不容緩的課題。鼓勵平地造林,恢復林業,推動木建築是一個可能的策略。木建築符合永續發展的價值觀。鼓勵木建築技術與相關產業的振興是農村發展可以思考的一個方向。此一策略的落實,可由鼓勵觀光相關的建築做起。

8.社造組織互相學習 形成論述具體實踐 是目前台灣農村發展精緻化優質化的主力

台灣農村數量眾多的社造組織,每一個組織的關照面向不僅及於自己的社區,也及於農村發展的宏觀策略,普遍具備永續發展的視野。前述的諸多觀點,有許多是這些社造團體的共同核心價值。農村地區的社區營造,其終極關懷是農村的主體性與農村的永續發展。農村社造團體可以帶領農村發展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的相關產業,精緻體驗產業,文化特色產業,並且利用農村較緊密的社群關係,發展照顧產業,努力發展出一個與台灣都市地區完全不同的產業型態與生活方式,並且形成有特色的精緻生活文化與美學。

三、二線城市與農村--台灣成為真正進步國家之契機

農村應發展低碳,慢活與自然共生之生活哲學。農村可以以社區農業,農村生活文化及生態保育為基礎發展出新的農村產業型態及空間美學。

傳統農村展現的正是一種低耗能,慢活的生活方式,農村聚落,常常是一個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的整合生活體,而能脫離現代大規模高耗能基礎設施而存活。這些例子,正是現代低耗能都市發展模式的典範。

我們應整合檢討過時之補貼政策,整合農業研發能量及政府資源,積極推動:

• 引入,補助,訓練高素質年輕農民定住農村
• 永續,有機農業的發展,導入高科技,資訊,及新的產銷技術及平台。
• 保護永久耕地,推動以生態網絡,永續農業,農村空間美學及國土復育為基礎之國土及區域規劃
• 終止高山農業,發展原住民之生態旅遊,山林守護及社區自然農業
• 發展以農村,生態及社造為基礎之國民旅遊
• 活用國有土地及台糖土地,發展永續農業

我們必須重新界定農業,農民與農村。農村是台灣永續發展,區域均衡發展之關鍵。台灣成為真正進步國家之契機不在發展已趨近成熟的城市,而在以永續發展為原則,細膩規劃出低耗能,實踐慢活生活模式而井然有序的二線城市與農村聚落。二線城市與農村正是台灣成為真正進步國家之契機。

引用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