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別301的談判歷史反思TIFA諮商
于國欽 — 2012年09月14日
自1980年代後期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快速成長之後,台灣就經常成為美國特別301名單上的常客。那個年代,這份貿易報復清單一公布,就如同放榜一般,轟動全台,甚至成為各報的頭版新聞。
美國政府總認為以其優勢的競爭力,貿易赤字居然還會持續升高,其間必定存在不公平貿易。於是美國綜合貿易法授權貿易代表署(USTR)彙整各國貿易障礙報告,於每年四月初公布貿易障礙報告,四月底公布特別301貿易報復清單,以迫使那些對美享有過高順差的國家改善貿易環境,增加自美進口,來平衡美國的貿易赤字。
自1988年以來,由於台灣每年對美經常享有逾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自然成為特別301名單上的常客。每當華府這份貿易障礙報告一出來,我國政府官員及各家媒體還得在厚達六百多頁的報告裡細數評述台灣的頁數,一旦頁數增加,便憂心忡忡,深怕遭美國報復。美國學者曾評估過301的成效,發現301對亞洲最有效,其中又以台灣的配合度最高。
美國在與各國貿易談判裡,總喜歡找配合度高的國家先順遂自己的意思,然後再拿這一模式去要求其他國家比照辦理。由於台灣一直是美方心目中的模範生,因此屢獲垂青。過去二十多年間,在美方要求下,台灣不但建立了全球第一個商標出口監視系統、第一個軟體出口監視系統,同時也修訂了全球第一部晶片標示法。稱為301的模範生,一點也不為過。
事實上,美國這二十多年的貿易赤字並沒有因為特別301的四處施壓而有所改善。美國的貿易赤字持續由1990年的1,200億美元升至2011年的7,800億美元,這說明美國貿易赤字的擴大並非「不公平貿易」所致,而是「自由貿易」使然。十多年來美國雖流失了商品貿易的商機,但卻創造了可觀的服務貿易收入,然而美國政府只是不斷地在商品貿易赤字上大作文章,卻鮮少提及服務貿易順差高居世界第一的事實。在其表面理直氣壯的指責聲中,隱藏著不少強詞奪理的虛偽與傲慢。
當然,貿易談判各為其主,找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論述加以渲染,以迫使對手屈服,情有可原,自不必以道德的眼光加以苛責。但面對這樣一個談判對手,我方豈能任其數黑論黃、夸夸其談而靜默不語?積過去十多年特別301的談判經驗,面對未來的TIFA談判,我們至少應該學到以四點:
第一、要低調以對,不可張揚。不論從政治、經濟而言,美國確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夥伴,必須加以重視;但從過去301談判的經驗可以發現,正是因為台灣官方及媒體過度重視,連貿易障礙報告多了幾頁、少了幾頁也斤斤計較,大大助長了美方的氣焰,使我方談判處於劣勢。因此面對未來的大大小小諮商,應低調以對,在戰略上重視他,但在戰術上卻必須徹底輕視他。
最近我方對美方復談TIFA的反應就太過熱烈了。從總統以下的各級官員聽到美方同意和我展開預備會議就喜形於色,甚至視為重大突破,如此幼稚的反應看在美國人的眼裡,益發助長其驕戾之氣,我方第一線的談判人員未來還如何談的下去?
第二、要據理力爭,不必當模範生。台灣過去一直被美國定位為模範生,就某種意義來講,這當然顯示出台灣對美國的友善,應該可以獲得較好的待遇,但事實不然。台灣近十年多少次在TIFA的平台上要求與美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卻總被各種理由婉拒,與此同時美國卻已和韓、星簽署FTA,甚至連泰國、馬來西亞也已和美國洽談中,台灣真是枉為模範生!我方應記取這個教訓,未來對美方的要求,大可不必委曲求全,應該據理力爭。
第三、要善用兩岸籌碼,爭取迴旋空間。這二十年來台灣的貿易結構已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國占我國出口市場比重已由1980年代後期的四成降至目前的一成,而大陸占台灣出口市場的比重反而升至四成。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台灣對美國的依賴度僅昔日四分之一,在談判上自然可以有較大的迴旋空間。另外,近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所簽署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已讓台灣的國際戰略地位有著微妙的變化,不論從政治或經濟上的意義而言,台灣如今都較十年前有更多的談判籌碼。若能善加運用,將可在未來的台美TIFA談判上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要避虛就實,妥籌應對策略。這些年不少政府官員連TIFA是什麼都沒弄清楚,就說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直到近日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要儘快洽簽TIFA,其實TIFA早在18年前已經簽署。這些離譜的發言,說明如今政府主事者對台美TIFA或者台美FTA圖虛名者多,認真探究其間利害者少,若任憑這種避實就虛的心態蔓延,實非國家之福。馬英九總統有必要從國家長期發展的高度設置策略小組認真研商,擬定未來談判的指導原則。所謂認真研商絕不是又發包一個委辦計畫、用一些計量模型,得出一些虛空的數字,而是責成堪當重任者,從政治、經濟、社會各面向,進行深度的論述評估。
引用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09140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