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變調的東部永續發展計畫

變調的東部永續發展計畫

中國時報
去年《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立法,為花東注入四百億永續發展基金,基於立法意旨,該基金希望能為花東奠下永續發展基礎,並規定兩縣政府應先擬定綜合發展實施計畫,在經各界討論與聽證會後,作為該縣未來發展施政的方針。

然而,花蓮縣政府日前草擬的綜合發展實施計畫,其整體內涵已大幅偏離永續發展方向,令人憂心是否將重蹈離島建設基金不當使用公帑之覆轍。這本計畫書主要的疑慮點如下:

首先,整個計畫主軸在於發展觀光,作為一個經濟發展策略,這本是選項之一,但問題在於,發展觀光的爭議手段與急切心態所帶來的負面衝擊。為急速發展觀光,花蓮縣府推出多項大型硬體建設,包括國際賽車場等,多項計畫都充滿不切實際的來客人數與業績估計,姑且不論這些大型建設的環境、社會與文化層面爭議,可預見的是,花蓮日後可能將出現多個閒置的巨型蚊子館。

同時,一切為觀光又偏重蓋大型硬體的思維,使得幾乎每項計畫都要迎合觀光需求,連文化部門與原住民族發展部門,也都充斥各類「文化館」、「文物中心」、「文化園區」、「部落產業館」、「創意地標」計畫。這個後果是,由於凡事都要迎合觀光發展,因此部落與在地文化社會失去主體性,難怪原住民豐年祭會出現森巴的「混搭風」裝扮。流風所至,文化部門對於如何深耕文化底蘊毫無作為,反而一切跟著觀光與蓋硬體走!而對於最根本的文化措施,如改善各鄉鎮市公共圖書館的計畫,則是分文都未投入。

同樣嚴重的是,觀光凌駕一切所導致的資源嚴重錯置。例如,國際賽車場前四年計畫經費是三十三億元,相較下,同期有機無毒農業發展經費是二.二億元,試問,是賽車重要(姑且不論是否有人要來花蓮看賽車,以及賽車的社會文化與環境負面衝擊),還是花蓮近八萬農民的生計比較重要?同樣情形出現在形同被放棄的教育部門,該項只列了一個運動產業發展計畫,縣政府似乎認為花蓮的基礎教育已大功告成,不需再努力了。

對於各界所憂心發展將帶來的交通問題,該計畫嚴重忽略公共運輸的改善方案,仍太強調硬體思維,如拓寬道路(花蓮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而較少思考長遠的低碳人本交通措施。如此將使花蓮繼續走向「拓寬道路、私人運具不斷增加、道路繼續拓寬」的非永續惡性循環之路。

以上是值得深思議題,筆者呼籲,在計畫定案前中央與地方政府能與民間合作,根據永續準則嚴格檢視各計畫對東部影響,從而為我國公共政策的實施樹立永續典範。(作者為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