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改革必須開源先於節流

改革必須開源先於節流

台灣立報
如果我們的稅改,能夠符合「公平正義」;進而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國民租稅負擔率能被提升到合理的國際水平,則所謂「福利吃垮國家」的說法將成迷思。福利如果會吃垮國家,也只有在稅收餓死國家時才會發生。治病要找病因,改革也要尋根本。任何涉及資源再分配的改革,不可能不碰觸「階級」。社會保險之所以始於德國,乃因俾斯麥憚於勞工運動的政治壓力,而逼迫資本家妥協,以開源來緩和社會矛盾。但台灣忘了這個源頭,以致於任何迴避階級的改革注定失敗,只能讓位給不改革、假改革,甚至反改革了。

 

針對勞保財務危機,行政院長陳冲終於敲下關鍵一槌,除了修法健全經營外,政府將負補撥與最終支付責任。
這個定調很清楚:往後別再兜著「勞保會不會倒?」作文章;除非中華民國倒,否則勞保不會倒。
雖說社會保險應以追求財務自給自足為原則,但鑑於社會保險性質特殊,具強制性質,故由政府作為最後的履約擔保,亦屬合理。
當然,人們仍可質疑,誰敢保證中華民國不會倒?政府財政危機不是傳得甚囂塵上?這個可能性並非沒有,但要先釐清的是,國家倒閉與政府負債與否是兩回事,更與多少年後才能償清負債無關。現代財政講究的是流量,只有出現「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周轉問題時,才會產生國家破產的威脅。
台灣乍看法定支出的財政負擔很重,實則間接反映了稅收的不足。就像一個窮人,買支手機可能就會大呼吃不消,但對中高收入家庭來說,換手機卻是九牛一毛。重點不在手機本身的價格高低,而是關乎家庭收入的負擔能力。
政府的財政問題是窮,是輕稅,是來自於減稅成癮。更進一步說,財政之窮,根本原因又與租稅負擔不公有關,使得理應成為稅收之源的富商巨賈被輕輕放過。池中無魚,稅收如何充裕?又如何支應相關各種政事支出?
人們遇到財政問題,總會陷入「開源節流」的枝節盤算。但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選擇。優先節流,往往就是弱勢者與受雇者成為被「瘦身」的對象,甚至迴避「開源」問題。今年以來,證所稅的「公平正義」開源改革無疾而終,但削減「福利」的節流討論,卻說得煞有介事,如此反差,何其明顯。
如果我們的稅改,能夠符合「公平正義」;進而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國民租稅負擔率能被提升到合理的國際水平,則所謂「福利吃垮國家」的說法將成迷思。福利如果會吃垮國家,也只有在稅收餓死國家時才會發生。
治病要找病因,改革也要尋根本。任何涉及資源再分配的改革,不可能不碰觸「階級」。社會保險之所以始於德國,乃因俾斯麥憚於勞工運動的政治壓力,而逼迫資本家妥協,以開源來緩和社會矛盾。但台灣忘了這個源頭,以致於任何迴避階級的改革注定失敗,只能讓位給不改革、假改革,甚至反改革了。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