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操作是經濟發展絆腳石
經濟日報 — 2012年10月26日
201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席姆斯,以「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與通膨風險」為題演講指出,民主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正處於艱困時期,經濟成長遲緩的損失已經發生,卻還沒有決定由誰埋單或犧牲哪些人,民選的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往往避免處理這些議題,但這將抑制經濟的成長。台灣最近因勞保基金財務危機、勞保與公保退休所得替代率落差極大及軍公教退休人員發放年金慰問金等爭議,吵得沸沸揚揚。大師此話可說一語道出台灣當前的困境。
201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席姆斯,以「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與通膨風險」為題演講指出,民主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正處於艱困時期,經濟成長遲緩的損失已經發生,卻還沒有決定由誰埋單或犧牲哪些人,民選的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往往避免處理這些議題,但這將抑制經濟的成長。
台灣最近因勞保基金財務危機、勞保與公保退休所得替代率落差極大及軍公教退休人員發放年金慰問金等爭議,引發朝野各界爭論,各項社福制度改革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大師此話可說一語道出台灣當前的困境,需要政治人物與選民共同面對解決。
實際上最近幾年來,包括席姆斯在內的國內外經濟學者都不約而同提出此觀察,對財經問題的處理,也感到無力感。在民主政治下,政治人物大多只注意短期效益及任期內的政治利益,不論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或社會福利制度問題,多是選擇討好選民的作法,只要任內不要出事即可,最後也讓問題變得更加難以收拾,西班牙、日本等國是如此,台灣也是如此。
民主選舉制度帶來的問題,可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政治決定優於財經專業決策,決策者一碰到選票壓力,再專業、健全的改革主張也超越不了。以勞保面臨財務破產危機為例,實際上,包括勞保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面臨龐大的潛在財務負擔,都是好幾年前就已浮現的問題,過去在國會殿堂上,偶爾才有少數民代質詢關切。而對於社會保險財務危機,經建會早在98年底就成立「年金改革規劃專案小組」,卻只在99年召開5次會議後,停擺兩年未開會,改革急迫性根本未受重視。
幾年前勞保費率曾規劃提高,到了立法院過不了關,支出增加、收入減少,這樣的財務制度如何不面臨破產危機?不過,對政治人物來說,並不關心破產危機,因為那可能是幾十年以後的事,也不見得會算到他頭上。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被保險人繳交的費率無法提高,所得代替率及支付金額不能降低,這些社會福利制度的結構性問題,將無法有效改善,而且問題是累積愈久愈難解。
陷入財政危機的希臘也是面臨相同的政治難題,歐盟希望對希臘紓困後,希臘要有相對的撙節措施,但此舉又可能讓執政黨位子保不住。
其次,讓經濟學家感到無力感的還有,在民主政治下,長期政策常被短期操作。在政治壓力下,執政者被迫無法做長期思考,就習以短期的急就章措施救急。以每逢選舉就加碼的老農津貼為例,去年底總統大選前,原本國民黨有意依消費者物價指數作調整,從長遠制度面來看,是不錯的作法,但一碰到在野黨大喊加碼,最後執政黨也是被迫跟進。
最近的軍公教人員退休制度面臨檢討,讓不少軍公教人員陷入惶恐,原本國際經濟不好,正需靠國內消費刺激之際,但現在不少人擔心退休後拿不到錢,只想增加儲蓄,不敢消費。對此,政府要趕快想出長期改革之道,不能再拖。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愈高,人民就愈保守,愈不敢消費,對經濟就是進一步的傷害。
面對這種讓經濟學家也感到憂心無奈的民主政治現象,除了政黨本身要改革,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外,政治人物和選民更要有所體認,不要一到選舉就又亂喊價、亂開支票。期待最後一任的馬英九總統,及財經專才出身的行政院長陳冲,能在沒有選舉政治壓力下,可以趁勢好好改革,帶領台灣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