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景氣燈號好轉的虛與實
工商時報 — 2012年10月29日
經建會於日前公布九月份的景氣燈號,台灣終於結束連續十個月的藍燈,轉為黃藍燈,並直抵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邊界,經建會官員看到這個超乎預期的結果,也以「喜出望外」形容。然而台灣的景氣果然已脫離低緩的情況嗎?恐怕未必。
景氣燈號的目的在呈現台灣總體的景氣,因此必須綜合各部門的景況編製一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目前經建會是綜合九項指標來編製這一判斷分數,這九項計有:貨幣總計數M1B、直接及間接金融、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值、批發零售與餐飲營業額指數。
經建會所納入的這九項指標,已涵概了金融、消費、生產、外貿、就業、投資等部門,因此足可完整地呈現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一旦,這九項指標都有不錯的表現,綜合判斷分數便提高,反之如果九項指標表現不佳,綜合判斷分數便會下滑。鑑於分數的變化不容易「有感」,因此遂以不同顏色的燈號來呈現景氣的冷熱,讓外界一看就明白,同時也有示警的作用,讓政府可以適時採取對策,也因此這一套景氣燈號又稱為景氣對策訊號。
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總計納入九項指標,每項指標依其「年增率」的高低給予1~5分,因此綜合九項的總分最低是9分,最高是45分,16分以下是藍燈代表景氣衰退、17~22分是黃藍燈代表景氣趨衰、23~31是綠燈代表景氣穩定、32~37是黃紅燈代表景氣尚穩、38分以上是紅燈代表景氣過熱。
由於這項景氣燈號架構尚屬嚴謹,因此歷年來總能適時反映景氣的走向。惟這項景氣燈號的走向仍是建立在九項指標「年增率」的基礎上,也就是分數給的多寡,係取決於本月與上年同月數據的變化。在一般情況下,年增率可以有效排除季節因素而正確反映景氣的榮枯,但在非常態下,年增率會失真。什麼叫非常態?例如去年八、九月因麥寮工安事故使得工業生產、海關出口值連月下滑,在這麼低的比較基期之下,今年八、九月此二項指標的年增率升高,並不令人意外;再舉一例,日本去年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出口驟降,在這麼低的比較基礎下,日本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增率高人一等,同樣也不足為奇。
不論是生產、消費、物價、出口這些數據,援引年增率確實可以讓我們對其走勢一目瞭然,但其缺點就是遇到特殊的事件,年增率的參考價值就會大為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們所編製的景氣燈號,其基礎正是年增率,因此在去年九月這樣一個特殊的基礎下,今年九月僅出口一項就讓綜合判斷分數加了3分,工業生產又添1分,這4分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然而這能代表景氣已迅速好轉了嗎?自然不行,因為這4分全是拜基期過低所賜。
九月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由八月的15分升至22分,足足加了7分,其中4分無需有未卜先知之能亦可料中,而另外有2分則是幸運地跨越檢查值(check point)而得分,例如非農部門就業人數年增率由前一個月的1.15%升至1.23%,變化不大,但剛好跨過加分的邊界;而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收年增率0.4%,也是剛好跨過0%的邊界而得分。這兩分得之幸運,得之容易,但失之也只在彈指之間。
由此可知,九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看似已升至綠燈的邊界,景氣脫離低緩指日可期,惟實際的情況恐怕沒有這麼樂觀。去年十月在六輕恢復產能之下,出口又大幅回升至270億美元(去年九月僅246億美元),在這一比較基礎下,今年十月出口要保住正成長恐屬不易,九月進帳的分數屆時又得還回去。另外,企業大量裁員的效應未呈現在九月的數據上,但估計十月份的就業數據必將反映勞動市場趨冷的走勢。這些都告訴我們,九月若干指標幸運得到的幾分非但難以維持,恐怕還有減分之虞。
台灣經濟的情勢並不如景氣燈號及綜合判斷分數所呈現的如此樂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日前以大環境尚未改善而認為不能掉以輕心,可謂是持平之論。景氣燈號的虛虛實實,執政團隊必須有所認知,千萬不要以九月終止連十藍,分數大增而誤以為情勢大好、春燕將至。
經建會的景氣燈號自1977年發布以來,不論對政府施政或國人掌握景氣變化都有極大的助益,然而類似今年九月這種由於特殊事件所出現的干擾因素(例如比較基期陡降)如何加以克服,以讓燈號能避虛就實,全然呈現景氣的變化,則是經建會應進一步研究改進的課題。
引用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3/12201210290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