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奢侈稅不能輕言退場

奢侈稅不能輕言退場

經濟日報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之後,房產交易價格益趨透明,而且對房價不合理炒作,達到抑制效果,因此對已實施一年半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立委及業界主張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多建議廢止,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奢侈稅是否達成預定的效果,應從其立法初衷談起。該條例的立法說明即強調「房價不合理飆漲」,與「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之後,房產交易價格益趨透明,而且對房價不合理炒作,達到抑制效果,因此對已實施一年半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立委及業界主張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多建議廢止,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
奢侈稅是否達成預定的效果,應從其立法初衷談起。該條例的立法說明即強調「房價不合理飆漲」,與「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因此奢侈稅將短期交易的非自用房地列為課稅標的,用意極為明顯,即認為非自用房地產的購置為「投資」,而非自用房地產「投資」的持有期間不到兩年就進行買賣移轉,這種交易視為「投機」,房地產短進短出造成交易熱絡,導致房價飆漲,使得中低收入者產生所得追不上房價的恐慌心理,傷害居住正義,投機客卻賺取暴利。
因此,奢侈稅的最大特點,就是針對「非自用住宅之房地持有人在一、二年之內轉手者,必須繳納真實交易價格10%至15%的奢侈稅」。而因為稅基是以實際交易價格為主,且不論盈虧皆須負擔稅負,因此投機者短期內進行房地產交易,至少必須獲利在10%至15%以上,才有利可圖。換言之,不動產的奢侈稅就是要抑制短期交易的投機性質,透過「以稅制量」,進而「以量制價」,也就是將短期內(兩年)的非自用房市交易量先冷卻,可以去除一般自用住宅需求者追漲的恐慌心理,進而穩定房價。
事實上,由財政部提供的數據,可見今年1到8月的全國買賣移轉棟數,比去年同期(奢侈稅未實施前)減少約15%;而去年第1季首購和自住的量占所有房市交易量比重53%,今年第1季則增至59%,顯見「以稅制量」已達到抑制「投資(或投機)」需求的功效。在房價方面,根據聯合徵信的資料,雖然台北市房價每坪僅微幅下跌4%,其他四都則上漲1%到9%不等,並沒有明顯的降低,但這正是房市「量先價行」的特質,也顯示當初房價飆漲的現象已經遏止。
至於實際稅收低於預期,去年6月1日開徵奢侈稅以來,僅課到53億元,其中有約六成(36億元)是來自不動產,與原本預期的1年150億元稅收有相當大的差距。其實這正是奢侈稅發揮抑制房市熱度的同步指標,因為奢侈稅的原始目的本來就不是增加稅收;稅收不如預期,反而代表短線投機的投資客確實從房市縮手,減少短進短出。反之,如果奢侈稅在不動產方面產生鉅額的稅收,不正表示投資客根本沒把奢侈稅放在眼裡,那才顯示奢侈稅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因此,奢侈稅不但功有小成,更不能輕言身退。而財政部張盛和部長對於奢侈稅如要退場必須符合三大條件:公告現值接近市價;一年內買賣不課土增稅問題獲得解決;以及房市無不當投機。這也是正確的政策宣示。目前投資不動產在持有稅負和利率偏低,漲價幾乎全部歸私的情況下,過剩的資金仍然可能投入房地產,因此必須等實價課稅接軌之後,確保房市不再成為投機標的,也就是房價不再飆漲的穩定條件下,才有檢討存廢的必要。而這也說明了當初訂定奢侈稅條例時沒有訂定「落日條款」的正確性。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主計總處去年底公布的住宅普查數據,99年全台「空閒住宅」為156萬,空閒率達19.3%,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房市供過於求是鐵的事實,加上人口成長率低,房市長期而言並沒有飆漲的空間。我們殷切期盼地方政府能夠儘早調高不動產的稅基,既改善地方財政,又能讓房價合理化,實現居住正義,屆時再討論奢侈稅是否能功成身退也不嫌遲。

 

 

引用來源:經濟日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