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30年後 科技產業如何布局

30年後 科技產業如何布局

朱 敬一
卅幾年前,台灣基本上還沒有一家夠規模的資通訊業者。斯時也,政府將其資源投注在工研院與竹科,再加上周邊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助力,對當時剛在起步的資通訊小廠,確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扶持效果。但在卅年後的今天,若干的小雞已經長大茁壯成老鷹,產官學之間的角色有重大的轉變。

 

朱敬一/行政院國科會主委
從二年前我到行政院擔任科技政委、一年前接任國科會主委,一直聽到一個充滿期待卻也令人汗顏的類比:「比起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你能做什麼?做了些什麼?」大家都知道,李前資政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幕後推手,他與孫運璿前資政更是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催生者。在這兩位大老的聯手努力下,奠定了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的深厚基礎。他們都是民國百年來的重要人物。
卅幾年前,台灣基本上還沒有一家夠規模的資通訊業者。斯時也,政府將其資源投注在工研院與竹科,再加上周邊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助力,對當時剛在起步的資通訊小廠,確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扶持效果。
但在卅年後的今天,若干的小雞已經長大茁壯成老鷹,產官學之間的角色有重大的轉變。以台積電公司為例,其去年的研發經費為四百億台幣,遠大於工研院的兩百多億。且台積電專注研發半導體,而工研院全院的經費卻要分散於下轄之十數個單位。物換星移之下,成功的業者早已不需要卅年前的研發協助,而民主台灣也不可能再有李國鼎時代的強勢領導。台灣社會必須要看清楚這樣的轉變,才不會把當下情勢與卅年前做不相稱的對比。
雖然當年的資通訊小雞業者已然壯碩,政府角色相對減弱,但並不表示在當下的政府無事可做。事實上,所謂科技轉型,就是要在這個國際局勢丕變,民間企業動能充足,政府仍具關鍵影響力的時刻,找到切入點、抓住方向、做出正確決策。舉例而言,台灣的企業不擅於打國際智財戰,以致常遭國際大廠欺凌。如何以「打群架」的概念來幫助業者料理一部分的智財戰場,是政府可以切入的一個方向。
政府另一個可能的著力點,就是學習瑞士「鼓勵創新到創業銜接」的做法,將台灣豐沛的創新研發能量,帶向市場與企業;這個銜接需要一些制度設計為激勵誘因,也是政府適合做但企業未必做得好的面向。
總之,所謂科技轉型,最重要的就是要體認到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的不同。卅年前籌建新竹科學園區,社會充滿期待,但是卅年後「開發園區」的招式早已用老。現在,科技政策所需要思考的,是卅年後的台灣科研前景、是下半個世紀的科技產業布局。卅年前的果斷決策,我們當然欣羨讚歎:台灣幸虧當年有孫運璿與李國鼎。但國科會更大的挑戰是:卅年後,還有後人會對我們做相似的感懷。這是所有台灣科技政策主事者應有的期許和理想。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