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落實保育 林務局應回歸環資部

落實保育 林務局應回歸環資部

台灣立報
政府組織改造之後,原本隸屬農業委員會的林務局與林業試驗所將納入環境資源部,分散各處的山、林、水、土終成一家。日前立委提案,要求將林務局、林試所重新置於農業部底下,民間團體憂心,組織改造無法達到保育一條鞭的目的,可能重蹈山林砍伐覆轍,召開記者會呼籲立委審查法案時,秉持保育精神,讓保育單位回歸同一體系。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部主任楊俊朗指出,「他們把森林當成經濟資源,忽略森林的多元性。」台灣山林從海拔區分,最高的林地主管機關屬林務局,再往下走則由水保局管理,更接近平地的部分則是水利署,整個山林管理分屬不同部門,會讓山林保育出現大漏洞。

日治時期的大量砍伐,造成台灣森林8成受損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廖本全感嘆,將林務局回歸環資部,正是要改正錯誤觀念,重新拾起森林的多元價值。不過,這樣進步的想法卻遭保守力量阻礙,部分立委提案要求將林務局等單位留在農業部底下,繼續把山林當成經濟資源看待。

保育價值 高過經濟利益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金恆鑣強調,過去把林木當成有經濟價值的資源,的確輝煌一時,但國際市場轉變之後,台灣林業早已失去經濟價值。台灣林木種類繁雜、質量不一,不具有經濟利益,台灣所需的木材以進口為主。台灣森林所能提供的保育等價值,遠高於經濟上的利益。

楊俊朗指出,變賣1公頃林木頂多收入3萬元,這麼低的經濟價格仍有立委要求讓林業單位留在農委會,合理懷疑是為了延續「造林補助」。楊俊朗解釋,1公頃林地可申請的造林補助高達60萬,補助造成許多地主急切砍掉地上的林木,重新種植數種向農委會申請補助,「結果造林補助成了砍樹補助。」

給予補償 鼓勵地主保育

失去造林補助會讓許多地主失去額外收入,加上林地開發限制,影響地主利益,提倡保育將遭到地主反彈,楊俊朗建議,如果私人林地位於生態敏感區,政府可透過徵收、換地方式補償,給予地主「限制伐林補償」,鼓勵地主保育。

金恆鑣強調,山、林、水、土是一體的,森林出問題將影響河川水源,河川水源不健康,大海也會出問題。楊俊朗說,各自分家使得環保署對林務局僅有「建議」權沒有指揮權,無法串連相關單位。擺在同一部會,才能指揮命令,立場統一。環保團體呼籲,立法委員在3日即將進行的「農業部組織法」審查中應該堅守環保立場,將森林管理回歸保育部門。

引用來源:台灣立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