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四電價根本不該漲四成,數據攤給你看
潘翰聲 — 2013年01月13日打開黑箱才能安心
核電廢不廢的三個交鋒點在於安全、乾淨、便宜,前兩項牽涉到風險的認知和評估,經濟因素則是公共決策的核心,如果經過公開驗證,核電真的是便宜非常多,才會有要不要為了貪便宜冒一點風險的問題。而民主社會公共抉擇的基礎,就是資訊公開和對焦討論,如果連不牽涉價值判斷的電價黑箱都打不開,如何能說服社會核電是安全的且值得安心。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第一個訴求就是「台電公開所有真實狀況與數據,成立與公民對話平台」,經濟部長施顏祥想要說服大家在核電和電價上漲之間做兩難選擇,又不讓人民覺得被要脅恐嚇,先把「精算」的過程攤開來接受檢視,不然媽媽們的常識「核四只佔6%發電量,電價怎麼可能漲四成」,還比較容易被接受。
前原能會主委蘇獻章假裝學者身份投書聯合報(1/12)說漲價不是恐嚇,其立論是天然氣比核能每度電要貴二點五元。事實上指的是已經大部分攤提完折舊的三座核電廠,暫且不論環保界對於每度電0.69元之低創世界紀錄多所質疑,就算全部以天然氣來算,則價差(3.27-0.69=2.58)乘上佔比17%計算,也增加不到兩成。另一方面,核四廠若今年五、六百億元的追加預算通過,總建廠成本將高達三千三百億元,每度電成本不可能維持原本計畫的二元,極可能超過台電去年平均售電成本的2.82元,甚至比天然氣的3.27元還要貴,若後年投入商轉,反而有拉高電價的壓力。
蘇獻章前主委把節約用電的責任加諸於全民,把焦點放在國內發電結構。事實上更應該看售電結構,工業用電是民生用電的三倍,去年民生用電量已經下降,但工業用電還是居高不下。尤其民生用電售價高於台電發電成本、台電成本又高於工業用電售價,台電每年被迫補貼工業用電數百億元,環保團體多年來的指控,台電工會最近也公開確認,這才是台電鉅額虧損,而油電雙漲導致民怨的真相。
經濟部長另一件沒有同時說的假設是,未來十年電力需求成長四成,全部用天然氣來滿足這麼大的胃口,電價當然要上漲,因此台電推出許多火力電廠的擴建案,如果全部用核電,大概要蓋到核九、核十,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必須換腦袋來思考,去年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便有「電力需求零成長」的共識,馬英九總統要求經濟部用一年來做研究,時間只剩幾個月卻還看不到進展。比較已宣佈非核時程的德國、瑞士、比利時三個國家,2010至2020年的電力需求成長分別是負7%、和5%、13%,台灣卻是增加38%。
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是趕快做延宕二、三十年的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造紙、電爐煉鋼等原物料的出口,依法制定能源效率標準即刻上路,降低電力需求的彈性係數,未來經濟回春復甦,電力需求也不會同幅度飆升,才不會在能源價格上漲的時代被世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