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劉兆玄:時間換空間──設兩岸永續發展論壇

劉兆玄:時間換空間──設兩岸永續發展論壇

從二○○八年到二○一二年,兩岸政策基本靠五個不字在維持。「三不」是:不獨、不統、不武,「兩不」是:從「互不承認」到「互不否認」。五個「不」字,為原本緊張的兩岸關係,帶來緩和,開創全新的契機。然而當第二個四年來臨,中共也召開十八大會議之後,大家都在問:「五不」之後,what's next?面對未來世局,兩岸將如何走向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否定」之後的「肯定」是什麼?

 

從二○○八年到二○一二年,兩岸政策基本靠五個不字在維持。「三不」是:不獨、不統、不武,「兩不」是:從「互不承認」到「互不否認」。五個「不」字,為原本緊張的兩岸關係,帶來緩和,開創全新的契機。然而當第二個四年來臨,中共也召開十八大會議之後,大家都在問:「五不」之後,what's next?面對未來世局,兩岸將如何走向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否定」之後的「肯定」是什麼?
馬英九總統二○○八年一上任就推動的兩岸直航及其他和平措施,為兩岸形勢帶來大幅度的正面改變力量。兩岸的經貿、旅遊、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ECFA簽署後,更多的機會有待雙方去開拓經營,人民在開放的政策中,充滿期待和活力。
然而,直航和簽ECFA打開一扇大門、建立一座長橋,後續衍生出來的成果,例如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自由商貿協定,台灣有更大的國際活動空間,甚至兩岸合作創造令國際刮目相看的大事,才能讓這個政策成為兩岸共創繁榮新局的契機。馬總統今年元旦時宣示:「持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全面擴大與深化兩岸交流」,這是有遠見的看法。簡言之,兩岸既已架構好溝通的長橋,也開啟了合作的大道,但大道要怎麼走才能更有意義地走出「擴大與深化交流」的成果,卻仍有待兩岸各界以長遠的眼光共同來思考,一起來商議。
然而眼前的難局是:兩岸政策難以跳出目前的框架。台灣內部需要建立共識,但是在高度兩極化的拉扯下,共識難譜。主要原因是卡在「現況」,在「現況」下談兩岸,必不能免於統獨對立的困局,而能談的都已差不多談完,進一步的議題恐難避免尖銳對立。解決之道,唯有兩岸有識之士,把聚焦放在未來,拉開時空距離,以長遠的眼光,超越兩極的思維,尋找理性處理兩岸關係的空間。
在對日抗戰時,我們有「以空間換取時間」的大戰略,今天的兩岸形勢,我們卻要有「以時間換取空間」的大策略,用時間來換取尋求雙贏共利的空間。
在「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思考架構下,我們想倡議設立一個「兩岸永續發展論壇」。這是由於我們已經體認到現在的兩岸都面臨發展的難局。大陸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面臨了政府貪腐、社會正義、人民參與等重大政改問題;台灣也面臨產業轉型、政府效能、司法、國會、媒體改革的難局。而兩岸共同的課題則是:西方現代化用了三百年所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體系,曾為西方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及進步,但也漸漸浮現出各種族群的落差、公平正義的受損、霸權掌控資源,不同文化的衝突…,已不是用金錢遊戲或船堅砲利所能解決。而中國的現代化只有短短幾十年歷史,我們雖沒有歐美的成熟體系,但卻有可能在此時來尋找一種符合中華文化(或廣義的東方文化)的更永續的新發展模式。
所謂「永續發展」,包含著: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正義。大家所關心的人文關懷、政治改革等議題,都將包含在內。基於此,我們認為兩岸可以設立一個「兩岸永續發展論壇」,以此機制,由民間先開始,每年設定議題,撇開現實的統獨,談未來的中華民國及未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雙方共同參與討論,為未來的兩岸,無論是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正義,甚至政治制度等找到改進的作法,規劃出進步的、創意的、合理的、可持續的願景。
這個機制最好由民間推動,以避開政府互相承認與否的尷尬,同時尋求兩岸、朝野、海外有代表性的人,不分意識形態,不分政黨派別,共同來參與探討兩岸人民的未來。但它又必須有兩岸政府充分的信任及重視,才能有相對的影響力。這個機制如果設計得好,能有進度,能得到雙方民意的信任,產生更大的實質影響,那麼未來的兩岸人民無論作出什麼樣的決定,兩岸都將因有這一努力的過程,而演進成為更進步的、對人民更好的兩岸。
未來的兩岸人要在更進步、更瞭解、更有同理心的狀態下來作他們的決定,現在的兩岸人就要為未來寬廣的空間,打造那個進步的可能性。
(作者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引用來源:聯合報
分類: ,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