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最肥胖的組改 有必要再瘦身

最肥胖的組改 有必要再瘦身

中國時報
政府組織改造上路已經一年多,在這波組改啟動之前,《行政院組織法》幾乎有一甲子沒有檢討過(僅在六十九年時將「司法行政部」改名為「法務部」)。隨著時空的變遷、業務的增加,部會數也不斷成長到卅七個;雖然名義上仍維持著「八部二會」的架構,但過度複雜與僵化的政府組織,早就不符實際的需求。

從一九八七年的行政院長俞國華開始研擬政府組改,至今已經過了廿六年、經歷了十四任閣揆;雖然終於在去年開始上路,但距離全面啟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根據政院的規畫,這次組改完成後,部會數將從現行的卅七個降為廿九個,三級機關將從目前的二七九個,精簡為七十個局署。但這樣的瘦身規模,仍舊是歷年所有組改版本中,最「肥胖」的組織架構。

組織改造的目的,無非是降低成本、提升效能。但根據政院的規畫,組改後雖然部會總數減少,但政務官的總人數將從九十一人增加為九十二人;公務員的總員額也從目前的十六萬二七九二人,改為不超過《中央政府總員額法》十七萬三千人的上限,總數並不確定會減少。根據銓敘部最新統計,去年全國公務人數達到卅四萬三八六一人,創下八年來新高;與一百年比較,中央各機關還增加了五五六人。

在制度設計方面,現行藍圖雖然設立了環資部、文化部等機關,試圖解決過去事權不統一的問題,但仍舊因為有太多的政治考量,以至於看不出明確的理論基礎和理念。如:維持僑委會、退輔會、原民會、客委會的編制,卻把攸關國民體能、國家國力的體委會降級改隸教育部、負責核安的原能會也從二級機關降為三級,實在讓人看不出取捨的邏輯何在。

此外,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長期照護是政府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目前的長照政策主要是由以社工體系為主的內政部負責,但未來的衛生福利部卻是由醫療體系為主的衛生署主導;兩單位業務整合的背後,代表的是整個長照政策規畫思維的重大改變。政院在設計組織架構時,顯然並沒有先想清楚,未來的政策走向為何。

未來組改完成後,將造就幾個超級大部,如環資部管水、河流、汙染、國家公園;衛生福利部更厲害,幾乎是所有「生老病死」都歸它管。組織變高、變胖、變得不扁平化,業務變得更複雜,下情上達的路恐怕只會變得遙遠了。如果公務機關像過去一樣「等因奉此」、事事請示,效率只會比組改之前更低。

這次組改,既不處理眾多不合時宜的基金會、協會等政府捐補助單位,也未檢討績效不彰的國營事業,甚至連中央、地方的公務員都沒有完整的考量。於是乎,中央組改出現一堆無法安置裁併的冗員、閒缺;五都升格卻又大張旗鼓的升官封爵,總員額增加兩萬人、預算增加千億元。看在一般民眾眼裡,組改不過是公務員自己「大風吹」,藉機升官發財的戲碼。

組改去年陸續上路,問題已逐漸浮現。組織架構未定之時,各機關搶錢、搶人、搶職等、搶升格,從行政院鬥到立法院;組織既定之後,各人自掃門前雪,管他業務誰來做。以新聞局為例,改為行政院發言人室,業務只剩下新聞發布和聯繫,原本國慶的媒體聯繫丟給內政部、外交部、僑委會自己做。

可以預見,在未來組織整併的過程中,組織重整的混亂,各部會內外橫向聯繫差的問題,都還會逐一的浮現,組改真正的「陣痛」,恐怕現在還沒有開始。

組改,是一連串破壞、重組的過程,如同把數個泥人打碎,再重新捏成一個。其間涉及到組織的整併、人員的安置、決策流程的簡化、組織文化的再造,每一個環節都作對了,才可能達成效能提升的目標。以目前的規畫來看,組改仍然存在改革幅度太小、人員精簡不足、目標設定模糊、檢驗指標不清等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政府改革的企圖心自始就不足,自然沒有辦法擘畫出足以吸引民眾的新政府藍圖。

精省十四年仍未盡其功的殷鑑不遠,在組改列車啟動後,主其事者應該隨時檢視整個計畫,提出清楚可期的目標,以確保每個單位、每個環節都作對了;畢竟,如果最後的結果不是成本降低、效能提升,整個組改就會變成笑話一場;不,那將會是悲劇一場。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