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核反核 攻防方程式看分明
中國時報 — 2013年02月26日計算核能利弊得失有一個長長的方程式,方程式中裡面有好多個重要參數,本文擬列出幾個大項,每個大項中當然也可進一步分出許多小項,無論大項或小項的各個參數所要放置的比重就是擁核反核所要思量或判斷的了。
一、能源供給:我國能源原料九九%以上依賴進口,目前約有十八%的電力來自核能,約占全國的能源供給的九%,台灣若要徹底成為「非核家園」,我們要想清楚要用什麼能源替代?以什麼時程及方式達成,用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風力?太陽光發電?這些替代能源的價格、供給量及穩定性如何?很多人寄望於風力與太陽能,但受限於台灣天然條件及成本,目前兩者發電量約占總量的○.六%。
二、能源安全。核燃料相對於石油、煤、天然氣而言,其體積小,易儲存,對於國家能源安全而言有其優越性,台灣四面環海,船舶運煤運油運天然氣,萬里迢迢,穿越海峽,任何一個地方動盪不安、兵凶戰危,都可能影響到能源供給的運輸與價格。
三、核電廠營運安全性。目前的核能攻防主要集中於核四廠的預算與存廢,牽涉到核電的營運安全,此又包括兩大方面,一是發電廠本身機組的核能安全,另一為核四廠的地質安全,兩者又有相關的部分。前年日本福島東電的核廠災變起因於海嘯衝擊,破壞了冷卻系統所致。近日核四攻防中關心到山腳斷層的長度及活動性,見仁見智,景況未明。進一步言之,如果核四不安全,鄰近的核一、二廠安全嗎?三者之中哪一個最安全呢?不宜等量齊觀。
四、核能廢料處置。高階與低階的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置?我國的核廢料後端處置的場址迄今未定,延宕甚久,無論核四建不建,以往累積下來的核廢料都要處置。
五、溫室氣體排放。去年十月通過的國家能源發展綱領標定將於二○二五年將我國的碳排放量下降到二○○○年的排放水準,如捨棄核能,那麼我國所預定的減碳量從何而來,若未能未雨綢繆,將來面臨國際制裁或碳稅課徵,台灣的出口貿易又該如何?
六、成本與效益。任何替代能源均要考慮其投入與產出的成本與效益,國家財政困窘,不能不顧成本,亦不能因能源價格昂貴而斲喪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或大幅加重民生用電用油的支出,去年陳內閣提出油電雙漲引發的巨大反彈殷鑑未遠,問題仍一觸即發、方興未艾。
任何能源皆有其優劣與代價,我們不能既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期望擁核、反核各方充分考慮以上方程式中的各項參數,以負責任的態度告訴國人你的權重份配分與國家能源政策的全面戰略。
(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引用網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2260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