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全面釐清核四疑慮的虛實真偽

全面釐清核四疑慮的虛實真偽

聯合報
核四走到今天進退維谷的情境,是因所有的疑慮同時爆發所致:如今欲以公投方式解決,無論停續,皆是在求「共同承擔」其抉擇後果。然而,民眾參與公投,須有充分且透明的資訊,找出問題、瞭解問題,始能判斷取捨,也才有可能透過公投找到答案。

民國六十九年起始的核四計畫,原本有相當有利的成功條件,包括核一、二、三的成功上路,素質不錯的自主建廠人才,原本應可大步跨入核四年代;但數度計畫終止、回復,停停續續,到民國八十八年正式開工,二十年的時光蹉跎,不但台電的建廠人才漸已凋零,全球核電界的反應爐設計也因三哩島、車諾比事故而呈停頓狀態。

核四建廠起步迄今十五年,三大部門土木、機器、儀控的硬體都接近完工;土木的問題不大,扁政權初期的停工、復工,致使鋼筋紮筋裸露半年而與後續混凝土工程的握裹疑慮本待確認,後經補救,問題已克服。但其他部件諸如大包商解約,工程顧問公司走人,確實影響雖如今已粗具規格及水準的外觀,遭質疑乃是必然。

設備的部分,較被討論的是儀控系統。反應器及汽輪機的日商東芝、日立,雖然跨入核電設備製造資歷有限,但仍有國際認證的一定水準,問題應不大;但在二○○○年扁政府未有任何應對下的宣布停建,讓後續包括反應器等承製組件的包商亂了手腳,為了趕緊拿到工程款,花樣之多難以概述,亦恐影響工程品質。

儀控是至今讓人難以放心之處。核四大約有一百餘個組件,最終整合電廠運作的儀控部門,則至少有四萬個節點需要接到線、對到頭,皆因複雜的轉包分包而致頭緒萬端。如今追究整個核四發包過程的錯亂已無意義,但核四當年未完成全廠設計前分別發包,確實是個至今遺留後遺症的重大原因。

回顧核四廠至今的一路顛簸,失去國人信任,大致尚有以下幾點顧慮,皆須在公投前加以釐清:一、八十九年開工時,台電距七十四年核三第二機組完工商轉已十五年、距核三建廠施工則已二十餘年,相關人才多已散離。全球核電界也然,承包的美國奇異已二十年無核電廠承做實績,轉包給日本的東芝、日立廠,也是新手上路。

二、為了建立自主的核電技術,捨起初的統包改採分包,因而電廠的安全設計也必須改以自主創意;尤其錯誤的是,未以與核四同型且有實際施工經驗的日本柏崎刈羽的設計圖為基礎,卻逕自以自主創意重行設計每一個偶合機制,且各個組件分別發包,造成如今的介面問題及安全上的顧慮。

三、扁政府在民國八十五年回復核四工程,但對核四的人力、財源一直沒有章法。扁政府實質上是以反核的態度因應核四建廠,讓核四工程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的狀況下進行;雖然檢測文件如常,但事實恐不盡然。

四、分包後續的品管是包商自主管理,這是「球員兼裁判」之不當,呈現的考評不確實也是必然存在,尤其原能會、經濟部的督導單位人力有限,雖仍窮盡努力,然也功能受限。

五、因為球員兼裁判,更改競賽規則的犯大忌行為也屢屢出現,以致文書呈現雖完美,但現實卻不足以保證。尤其後續儀控部門,因為時光流逝,新設計變成老設備,加以停工、復工及倉儲未按規格走,問題更多。

六、基本資料不足。核四所在的海底火山、馬尼拉隱沒帶的影響,迄今未具被更新過的基本資料,尤其對核四地質斷層、海底火山的新事證,至今仍只有二十餘年前的建廠資料。另核電廠的耐震設計正確與否,必須以運轉前的震波實地測量數據來檢視,只有最新的測量數據驗證,才知道多年前的建廠耐震應對的設計數據是否正確,這卻是台電以往最不重視的一塊。

核四的命運多舛,致使其公信力極薄弱。然而,核安畢竟是一個專業問題,不能用繪聲繪影的政治手法來面對。但是,無論如何皆必須釐清這些疑慮的真偽虛實,始能作為公民投票的基礎。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