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一滴水如何變成三滴水

一滴水如何變成三滴水

聯合報
驚蟄過了半個月,春雷沒響,春雨更是苦候不到;一月下旬迄今的乾旱,又讓台灣陷入分區限水、減壓供水的困境,只能期盼梅雨季的降雨來解乾渴。類似的情境國人並不陌生,但除了寄希望於老天爺降水,難道就沒有其他可以操之在我的努力空間?

長期預報顯示,今年三、四月春雨預期偏少,五、六月梅雨季變動度高,若無雨並不意外。氣象預報的可能旱象加劇、缺水區域擴大,同樣的情境,每兩、三年都要重演一次;但供水單位的因應方法,始終都只是調工農業用水補民生不足,避免停水,只盼能堵住眼前的缺水民怨就沒事了。但這種貼膏藥式的應對,不做水資源有效維護與利用的治本努力,卻讓旱澇愈益頻繁且加劇。

台灣兩千四百毫米的年均降雨量應算豐雨國,即便扣掉因地形、河川陡降的大量入海逕流不可免,設若水資源能有效經營,應無缺水之虞;但現況是地理條件可建水庫的壩址都已充分利用,這些水庫的庫容加計原本應足敷台灣用水,但因無效用水、漏水的巨量,讓台灣的供水環境始終處在發警報的臨界點上。

低水價確實是問題關鍵之一。台灣地區平均水價一度不超過十元,對照日本每度六十元、以色列四十元是相對偏低,民眾因而節水意識低,浪費嚴重,這從日人均用水的數字遠高於國際水準可見一斑;糟糕的是水公司有低水價的護身符後,竟堂而皇之地漠視水資源的低效率利用,面對各地漏水率都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兩手一攤,概以「水價太低,我們無錢汰換漏水管線」交代。

對照組是以色列,南部沙漠無雨區與北部綠洲的全境平均降雨量一年不超過四百毫米,雖極低,但以色列從無乾旱缺水警報,關鍵在水資源利用的極大化,務必把每一滴水發揮極限利用,不管是生產或生活用水,反覆、循環運用,創造水資源的最大價值。雖然一度水約合四十元台幣,但民眾共體時艱,大家節水,因而無缺水之苦,也不抱怨水價高。

不止以色列,新加坡等無自有水資源的國家也因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水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從未聞有缺水之苦。台灣其實算是豐水國,弄到如今乾旱警報頻發的處境,與其怪老天不降水,不如說是自己的努力不夠。

綜合分析缺乏水資源國家之所以能夠創造無虞用水的環境,大致的途徑是,一、涓滴不漏,每滴水都派上用場;二、水循環再利用,尋求水資源效益極大化。

以色列雖係乾旱國卻無停水之虞,是水資源利用極大化的典範。為人熟知的農業微滴灌技術,每一水霧都精確滋潤在農作物的生長點上,創造最高生產價值,讓這個沙漠國家的豐沛水果農穫竟然有「地中海果園」的美譽。以色列的最新發展是獨步全球的涓滴不漏與水資源效益最大化技術:

一、發展智慧型水表。在供水系統加進資通〈IT〉技術,讓水公司與用戶雙向溝通,以克漏及高效率用水。例如A用水戶,早上九點全家都上班、上學,之後一段時間水表應該停轉,若仍在轉,表示管線可能滲漏;這時水公司自電腦調出這戶人家過去用水、水表及水管使用年限等資料,研判可能滲漏,若需要維修,即主動通知用戶,防範漏水於未然。

二、偵測輸水管線漏水。以微型無人機全天候在供水區域盤旋,接收定點總表的輸水資訊至水公司資料庫,若顯示總表流量大於各分表加總,表示管線漏水;據此發現立即派人現地檢測、維修,不容任一滴的水浪費。

三、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以色列地表自然水很有限,用水多靠高價的海水淡化,因而每滴水均要求效用最大化。開發出的上水供飲用及食用後,回收中水經無害處理後可做生活、盥洗用水,最後的回收下水還可供澆花、洗車;每個環節均要求至少百分之七十五的回收,每一滴水反覆利用,創造三滴水的價值。

台灣用水環境已陷於惡性循環。低水價造成漏水日益嚴重,更不努力於克漏與效益最大化技術;再加上極端氣候日益加劇幾不可免的負面情勢,不能只寄望老天賞水,而應從頭起全面做好節水、高效率用水的努力。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