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社論-科學園區的警訊 產業轉型亟需加把勁

社論-科學園區的警訊 產業轉型亟需加把勁

工商時報
行政院國科會最近針對下轄的北中南3大科學園區廠商之營運狀況進行檢討分析,發現除了有廠商虧損比率偏高的問題之外;更值得正視的是,園區的產業發展過度集中,嚴重的向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傾斜。國科會因而直指,產業發展過度集中,已成為科學園區營運的最大隱憂。

行政院國科會最近針對下轄的北中南3大科學園區廠商之營運狀況進行檢討分析,發現除了有廠商虧損比率偏高的問題之外;更值得正視的是,園區的產業發展過度集中,嚴重的向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傾斜。國科會因而直指,產業發展過度集中,已成為科學園區營運的最大隱憂。

根據國科會引述的數據,國內3大科學園區光電產業上市櫃公司在2011年總共虧損超過1,220億元,幾乎把整個產業2,550餘億元的總資本額賠掉一半,把科學園區因產業發展過度集中的潛藏危機暴露無遺。

檢視國內的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近年來面對國際間主要的韓國和中國廠商的強烈競爭,相關產業獲利大幅下跌,甚至出現鉅額虧損,淪為「4大慘業」早已不是新聞,國科會的分析報告等於只是進一步印證了其嚴峻情勢。不過,值得注意的,以2011年為例,統計全國光電產業上市櫃公司平均每股虧損2.32元,但園區內光電廠商平均每股都要賠上4.79元,虧損值達全國平均的2倍多。這樣的數據,除了凸顯園區廠商面對全球不景氣的應變能力,明顯輸給園區外的廠商之外,連帶的國科會長期標榜園區廠商擁有研發優勢的說法,等於也跟著宣告破功了。

面對這樣的「窘境」,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只好直言,科學園區產業發展確實是過度集中。他因而強調,國科會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以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產業,取代以高效率量產代工的產業發展模式,目的就是要帶動園區的轉型。不過,他也承認,目前的創新公司產值都很小,轉型過程直接衝擊的就是出口產值降低,和就業人口的減少。

綜觀國科會對於國內3大科學園區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經營困境和轉型難題,所做的檢討和分析,歸納起來其實恰好凸顯了以下3個方面亟待正視與檢討省思的課題:

首先第1個當然就是園區產業過度集中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園區的產業屬性嚴重向半導體及光電產業傾斜,以致在面對不景氣與國際間相關產業因過度競爭導致利潤嚴重下滑甚至出現鉅額虧損。也就是面臨這樣的變局時,主管部會才驚覺園區產業過度集中。但是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話,應該記得當初國科會設置科學園區時,不正是主打半導體和光電產業,並強調可以產生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最後果然吸引了相關資訊科技產業的大量投入。而今這些產業風雲變色,才檢討產業過度集中,國科會當初難道沒有誤導之失?而這種一窩蜂的現象,當然不只出現在國科會下轄的科學園區,沒有做嚴謹的產業前景分析,就貿然推出各種生技園區、媒體園區、醫美園區、文創園區,只怕將來還要重蹈科學園區今天的覆轍了。

第2個值得正視省思的是,何以同樣的光電資訊產業,雖然同樣面臨虧損,但是園區內的廠商平均虧損值硬是比園區外的同業多了1倍,這種結果,當然可以歸咎於區內廠商應變能力不如區外,但是值得進一步解讀的是,何以會出現這樣的差距?姑不論國科會一向所強調的園區廠商擁有研發優勢的說法要面臨質疑,更嚴重的尤在於如果進駐園區營運績效反而變差,那往後各式各樣的園區或工業區又將如何吸引廠商進駐?還是只能聽任廠商各自努力自求多福。

第3個同樣值得正視的是,國科會面臨科學園區廠商經營績效不彰,強調要積極推動創新創業,以帶動園區的轉型。論及產業轉型,實證顯示確是知易行難,上自國家整體產業的轉型,下至科學園區乃至個別產業以及個別公司,也許都知道面對外在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產業轉型已不可免,但轉型過程如果沒有「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的認知和魄力,牽延蹉跎或半吊子的改革只會讓情勢更為惡化。同時誠如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所說,園區轉型要從高效率量產代工,轉為高附加值創新產業,即使順利轉軌,因創新公司一般而言規模產值較小,將可能出現出口產值降低和就業人口減少的副作用,於此更可見產業轉型絕非易事但又不能不做。因此,行政部門今後與其繼續大量徵收土地大搞各式各樣的園區吸引廠商進駐,還不如集中精力協助傳統產業和個別廠商的產業轉型,或許能迎來政府、產業、廠商及就業人口多贏的新棋局。

引用來源:工商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