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三十一日題為「中國導致台灣人才外流(China causes Taiwan brain drain)」的報導指出,台灣當前薪資成長停滯,起因是二十年來製造業外移中國,去年經濟雖成長,但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減少一.六%,薪資倒退後果就是台灣現正面臨人才嚴重流失危機。
文章開頭即舉宜蘭米粉包裝工廠為例,七年來該廠工人薪資僅調整過兩次,第二次調整在去年暑假,時薪由一○三元升至一一○元,是為了符合法令規定時薪最低一○九元。
報導指出,製造業西進中國不僅造成產業空洞化,也影響台灣薪資成長停滯、倒退十四年。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台灣實質平均薪資是四萬二○八○元,減少一.六%,是史上第三大降幅,且不如一九九九年的四萬三○三七元,實質薪資倒退十四年。
相對地,亞洲整體實質薪資光在二○一一年就成長了五%,而類似台灣發展模式的南韓,二○○○年以來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三%。
薪資停滯 白領人才出走
報導指稱,薪資停滯不前引發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階層人才出走的現象,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產業。過去曾製造世界大量電子產品的台灣企業,近來不僅需致力找出如何克服個人電腦(PC)銷售趨緩的大環境惡化,還必須對抗南韓、中國等日益壯大的對手。
報導引述外商招聘主管貝茲(Christopher Bates)的話指出,「低薪資」雖使台灣企業在成本上比美國、歐洲更有競爭力,但也意味著外國對手可輕而易舉搶走受過良好教育的本地勞工,尤其是沒有語言障礙的中國。
連前副總統蕭萬長最近演講中都指出,薪資停滯原因簡單講就是經濟失去成長的動力;為了要提高薪資,國家試圖鼓勵產業開發高價值、更具創新的產品,但仍未見到良好成效。
報導引述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門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看法認為,馬政府將鬆綁銀行等產業的規定以鼓勵輸出更多服務,但這可能導致更多裁員。
即便經濟學家看好今年美、中經濟復甦可望帶動台灣出口導向經濟,但很少人能真正感受到,除非政府能刺激薪資方面的改善。
該報導最後以一位年輕大學畢業生的處境作總結,他在台北擔任服務生,薪水一個月僅八百美元(約二.四萬台幣),無法賺到足夠的錢養活父母與自己,只好出走至澳洲小麥工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