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核能危機 就是能源多元化轉機

核能危機 就是能源多元化轉機

中國時報
近日台灣核四廠存廢的問題,政府與社會興起一番政策攻防戰,行政院最後決定以「核四公投」對付贊成與反對的政策困境。核能發電廠是否安全的問題,並不是台灣社會單獨面對的,全世界只要有興建核能發電廠的國家,都一樣會面臨核能電廠的社會風險問題。筆者認為,核四廠停建與否的議題,正是台灣能源多元化政策機會之窗。

事實上,世界核能技術日愈成熟,核能危機發生率日愈低微,在技術上與經驗上,其風險控管也已日趨完善。然而,對於一個開放社會而言,任何風險只要是大於零,社會大眾都有恐慌的權利。有些國家幅員廣大,例如:俄羅斯、巴西、美國、中國大陸等,核能發電廠可以蓋在人口稀少的地區,也比較沒有核廢料處理相關的土地取得問題,若一旦發生核能電廠危機,其人員疏散相對容易,社會所承受成本也較為低廉;然台灣地屬人口稠密的社會,一旦發生核能危機,社會承受風險的能力遠比幅員廣大的國家脆弱許多,核廢料處理更是困難重重。因此,核四廠繼續興建與否,已不只是核四廠是否安全的問題,而是整體社會根本不要這種機率雖小但確實存在的核能輻射風險。

一般人常認為,核能是較為低價的能源,台灣社會要追求無核家園,因此寧願面對高價能源也不願接受核電廠的潛在風險;政府拋出「核四廠停建公投」即要大家共同決定是否要面對高能源成本的生活方式,假如公投的結果是反對續建核四廠,此即意味台灣社會願意接受高能源價格的政策選擇。

然而,核能真的是一種低價能源嗎?其實這種說法未必是正確的,因為計算核能的價格還要把核廢料處理成本算入,而核廢料處理成本則又會引發土地取得的社會成本。台灣地小人稠,以其土地幅員與人口稠密狀況來看,根本找不到可以處理核廢料的適合地方。根據台電對外發表的資料,目前低階核廢料主要存放在核一、核二、核三各廠內或蘭嶼儲存場,高階核廢料則是依照國際規範步驟,先冷卻用過的燃料棒後再乾式儲存,最終儲存地點是在境內或境外,迄今尚未獲得解決。由此可知,台灣的核廢料處理問題仍是懸而未決,以台灣全島的土地面積而論,核廢料處理的土地取得簡直比登天還難,這才是核四廠要面對的重大問題。

當然,核四廠已經興建到一定程度,亦即全民已經投入大量的「沉澱成本」,停建核四廠等同浪費幾千億納稅的財政資源;立即停建核四廠,全民除了要面對高能源價格的經濟負擔外,高能源價格也可能阻礙本地與外資創業投資,而當投資低靡時最終還可能引發失業的嚴峻社會問題。因此,此時政府與社會更應該來討論進而積極規畫的,其實是「能源多元化」的公共政策。

台灣島大部分面積地處亞熱帶,太陽日照面積大且長,然而台灣民眾對於太陽能使用卻不普遍。此外,台灣四面環海,利用海洋或海風發電的努力卻非常不足,這些情況顯示台灣過度依賴便宜的核能。近日馬總統對媒體表示,應建立台灣成為安全、不限電、電價合理、低碳綠能與非核家園,但是馬總統的政策理想唯有落實「能源多元化」方能達成。今天我們的社會反核四廠續建的氛圍高漲,大家口口聲聲把愛台灣掛在嘴邊,卻不去思索如何利用上天給予台灣的日照、風力、海浪等天然資產轉變成便宜的能源,也尚未看到討論、研究、規畫或推動能源多元化的公共政策。

核四續建或是停建的公投其實是台灣能源多元化機會之窗,而落實能源多元化政策應以「先易後難」、「先太陽後海洋」為基本思維。例如應充分利用上天賜予台灣充足的日照,鼓勵地方種電,在社區積極推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誘因,並以此作為啟動台灣能源多元化的開端。台灣如果能成為全球使用太陽能最普遍的家園,此舉不僅可嘉惠台灣,更是世界級的德政。

引用來源:中國時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