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聯合報
大型水庫開發案愈來愈困難,尋求地下水庫成為選項之一。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目前全台具備地下水庫潛力的地區包括:濁水溪中游段的名竹盆地(位於名間、竹山之間)、埔里盆地與大台中盆地;其中,名竹盆地潛在含水量相當驚人,初估一年可用地下水量達兩億噸,大約是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

今年三月高屏大湖遭環評駁回後,經建會與經濟部明年起將規畫為期兩年的全台地上、地下水源與地下水庫清查,研究適時開發地下水庫。

經建會官員表示,地下水庫開發相對容易、成本低,目前正是推動最適時機;未來地下水庫發展成功與否,將會是國內「水資源開發的轉捩點」。

地調所調查,三年多前地質調查後初步發現,位於山區的名竹盆地,集結大自然先天條件所形成的地下水庫,就像一塊「天然海綿」,若做為水庫,不需大興土木。

地調所分析,名竹盆地地處濁水溪、清水溪匯流處,河床沖積層厚、透水性佳,和西部沿海相比,抽取後再補注水源較容易;名竹盆地地下水若開發成功,可替代雲林、彰化沿海抽取的地下水,舒緩供水調度壓力,也可望解決雲、彰地區因超抽地下水而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不過,地下水庫目前推動不易,官員形容,目前就像處於「三不管」地帶;例如山區水文地質由經濟部地調所執行,水源開發歸屬經濟部水利署,供水則是自來水公司負責。

水利署發言人田巧玲受訪表示,目前由水利規畫試驗所評估開發計畫,但台灣受限先天地質條件,河川湍急、蓄水不易。

田巧玲說,有時「即使知道雨多,卻不見得能拿來用」,全台川流量最豐的高屏溪就是一例。

田巧玲指出,和地上水源相比,地下水源開發難度更大,技術可行性也需考量在內,目前探測到一塊含水量豐的海綿,但實際能擠出多少水?甚至擠不擠得出來都還是問題;此外,上游地下水源一旦開發,是否影響下游水源供給,也必須再評估。

......................................................................................

地下水庫,也稱為「地底滯洪池」,主要運作方式是將地表水、雨水貯存於地下調節利用;豐水期將剩餘的地面水注入貯存,待枯水期時再使用。

經濟部地調所發現的名竹盆地,屬於一座「天然的」地下水庫,除先天地質條件容易蓄水以外,更因山區水源補注快速,讓地下水源保持充沛,將評估是否開發為供應水源之一的「地下水庫」。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