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國內新聞 / 集水區整治尚且不及,豈可鬆手?

集水區整治尚且不及,豈可鬆手?

聯合報
行政院院會最近通過「水土保持法」修正草案,對水庫集水區除少數「特定水土保持區」外,其餘的開發案將鬆綁。同日,環保署也隨即表示水庫將分類分級,對特定開發行為的環評鬆綁。行政院官員不諱言,為了促進發展、救低迷的經濟,將檢討環評實施對象,予以鬆綁。我們要提醒,這是殺雞取卵、貽害子孫的政策,務必要三思。

據主管機關農委會的說法,目前集水區約占台灣山坡地面積約八成,全劃為特定水土保持區禁止開發,已「嚴重影響民眾權益及國家經濟發展」;且其中多為無土砂災害區,因此擬大幅鬆綁。環保署決鬆綁次級水庫環評,想法大致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兩部會擬對集水區開發鬆綁,目標明確指向翡翠、石門、德基、曾文等四座台灣最重要的水庫。這幾座水庫,目前庫容約僅達原始設計的一半;肩負北台灣重要供水任務的石門,連續多年斥巨資清淤後才勉強突破五成,可見集水區破壞問題之嚴重。集水區目前已是千瘡百孔,努力保護尚且不及,如今竟出現鬆綁、開發的想法,讓人不解。

其中,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石門水庫集水區的鬆綁。石門水庫集水區管理一直不佳,加上不斷發展觀光,導致大量土石淤積;每年至少需四個滿庫庫容才足應付的供水任務,卻隨時都處在捉襟見肘的局面。民國九十三年艾利颱風襲台,石門水庫集水區劇烈坍崩,大量泥沙湧進水庫,水質濁度過高造成桃園地區停水達十七天,弄得政府焦頭爛額。隔年的馬莎颱風,又造成桃園地區連續停水七天。這些,政府都忘了嗎?

連兩年的大停水,民眾怨聲載道,卻也漸了解集水區管理的重要:上游集水區的甜柿、水蜜桃、觀光之開發換得的收益,其實無法彌補下游廣大居民停水之苦,遑論政府花費上百億清淤的代價。其後,立法院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編列二百五十億特別預算推動水庫整治及清淤。

在這二百五十億的預算中,有一百億特別指定用在集水區的保育工作,陳明因集水區破壞,才需要花費這筆鉅額支出。當時社會輿論經過一番討論,認為基於石門水庫的任務及集水區的脆弱,其上游開發必須堅持「零成長」。

「零成長」並非指完全停止開發,而是說原開發量體撤出後,必須在土地適宜性及環境承載限制下,優先讓當地原住民族承接。亦即,在「總量管制」的前提下,讓原民「人與環境」母性反哺的原則先行,重新修復集水區不相稱或遭破壞的商業開發。

遺憾的是,這項特別條例制定至今不到十年,政府竟然率先開起倒車。地方政府為了吸引觀光客,在石門水庫集水區規劃了六大遊憩區,區域包括龍珠灣、阿姆坪、石秀坪、復興鄉等,形態涵蓋旅館、遊樂、百貨,動輒數十百公頃。過去禁止的理由,如今將一夕作廢嗎?

令人唏噓的是,當初石門水庫特別條例實施後,政府曾邀請地方人士、民間團體參與復建,讓他們瞭解地方復育工作的適當作法。地方團體對於工程單位提出的攔砂壩、固床工、魚梯及其他野溪整治等,都提出不同的想法,也說服工程單位盡量減少破壞環境或不永續的施作工程。這些,如今似乎都將成過眼雲煙。

少數民眾竊佔公有土地的農墾行為,充其量只是「蠶食」;但地方政府覬覦陸客觀光商機而動輒上百公頃的遊樂區開發,才是「鯨吞」。若干有心民眾已經在「退耕還林」、「退壩還溪」,政府卻在企圖鬆綁管制、鼓勵開發,這是何等諷刺的對照!

石門水庫兩百五十億的重建計畫,至今尚未見成果,而集水區一旦鬆綁,勢必讓原先投入的重建經費變成無底洞。這廂清淤、水土保持的工作還在持續,那廂集水區竟然已在大挖窟窿,這是什麼巫毒經濟?

我們呼籲,決策官員先到水庫集水區去考察一下。如果看過石門水庫的龍珠灣、榮華壩現場,還能做出這種決策,那就太令人不敢置信了!

引用來源:聯合報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